第三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一、国际分工
1、国际分工的含义
是世界各国之间劳动分工或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是国际贸易、各国经济联系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一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国际分工与社会分工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所不同。
2、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导致了相应的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地理大发现为国际分工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资本的原始积累
三角贸易
第一次产业革命导致了国际分工的产生。
机器大工业对国际分工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是,少数欧美国家变成工业国,广大亚非拉国家变成农业国。
第二次产业革命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
国际分工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了变化
由战前的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转向世界工业分工
区域性的国际分工呈上升趋势
各国参与型和混合型三种方式
3、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
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各的高低决定了它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
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是推动国际分工发展的重要力量。
跨国公司通过海外直接投资将生产过程分散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世界各地工业分工的发展。
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对国际分工产生重要影响。
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
当代世界经济中的国际分工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国际分工。
上层建筑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发展。
二、世界市场
1、世界市场的发展与形成
世界市场是各国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
区别世界市场和国际市场。
世界市场通常有三种分类标准:按地区、按商品和按消费者划分。
世界市场萌芽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2、二战后世界市场的主要特点
世界市场容量迅速扩大;
世界市场在全方位开放的同时,集团化趋势在增强;
一方面全方位开放,
另一方面受到集团化趋势干扰
世界市场有很大的盲目性,但国际协调已经开始介入;
世界市场上激烈的竞争与很强的垄断性并存;
世界市场上的替代性与相关性并存;
世界市场上商品的相对过剩和结构性供给不足并存。
3、世界市场上的销售渠道
销售渠道的构成与作用
构成:出口国的销售渠道;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的销售渠道;进口国国内的销售渠道。作用:促进市场的有效组织;节约本企业推销所需的人力与时间;为贸易双方提供各种方便;分担风险。
国际销售渠道的类型
共有六种类型。目前我国较多采用的是出口企业到国内销售渠道到国外销售渠道的类型
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
一、国际价值
1、商品的国民价值与国际价值
国民价值是一国范围内的社会价值;
国际价值是在国民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本质上相同;但在价值数量和表现形式上不同。
第三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