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人类进化与文明授课老师:姓名:学号:班号:专业:09中药学论题:论宗教改革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摘要:宗教改革的原因是复杂的,文艺复兴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世俗政治格局的影响,除了这些世俗的原因之外,宗教改革运动必然有其深层次的思想渊源,这种内在的动力促使改革随后朝着它不可预知的方向前进,对西方的发展造成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引入并探讨此次宗教改革对于西方近代文明在各方面的影响。关键词:宗教改革 原因 思想渊源 影响中世纪的西欧,各国在政治上处于分散状态,基督教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结成国际性组织。教会不仅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实行愚民政策,而且利用它在社会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哲学、科学、文学都成为神学的附庸,为神学服务。教会认为凡与信仰无关的知识都是无用的,它让人民“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另外,天主教会还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势力集团。政治上,教皇不仅掌握着教会最高的行政权和司法权,还可以裁决俗界各国的纠纷,任意废止各国的世俗法律,甚至决定各国皇帝和国王的废立;经济上,天主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三分之一,还向全体居民征收什一税,利用各种手段搜刮钱财,如教皇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比德意志皇室的年收入还多;精神上,教会还占据着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用神学理论为封建统治辩护,使封建制度神圣化,成为封建统治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因此,教会不仅成为了统治者的政治工具,垄断了人们的精神,享有尊荣和特权,垄断了圣经的解释权,甚至,宗教的政治化程度,导致了教庭与皇权的紧张。针对罗马教会体制和教皇的专制统治,改革的呼声首先来自宗教体制内部。在14世纪开始,教会内部通过召开宗教大会,试图用大会讨论形式来纠正和防止因教皇滥用权力而造成的祸害。之后以爱拉斯谟和蒙田为代表的天主教改革派,受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影响,主张用温和的、开明的、更符合人性的思想和教会统治形式来代替罗马宗教的教条主义和专制主义。虽然他们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主张并没有得到罗马教廷的采纳,但爱拉斯谟等人主张的宗教个人化和平民化,以及通过教育而非强制手段的宗教信仰思想,对宗教改革后期的宗教宽容观和信仰自由形成起过很大影响。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教皇企图通过“赎罪券”这种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用来增添建筑和艺术的辉煌的手段来满足教皇个人无度的花费。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签下的巨款,自愿从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行“赎罪券”,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在他的“九十五条论纲”中批判了教会的这种做法并阐述自己的改革思想。这篇矛头直指罗马教皇的基督教论文被公认为宗教改革的开端。《九十五条论纲》主要是针对教会提出的通过购买赎罪券来进行赎罪的理论而进行辩驳的。路德针对性的提出了人对于本身的救赎应该通过对基督的信仰就能得到,而不必通过罗马教廷这个中介,将信仰从教廷剥离而归于信徒本身,这是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他的真正目的在于否定教会在宗教信仰中的绝对权威。随后在数次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路德表示拒绝放弃自己的理论。在德国诸侯的帮助下,路德的新教印象深远。另一方面,宗教改革的另一个先驱,加尔文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宗教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在加尔文领导下,日内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资本主义共和国。加尔文改革的影响之巨更是举世罕见。作为宗教改革时期最完备的神学体系,加尔
宗教改革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