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舟山临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中,沿海港口城市一直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生机的地区,它们大多以港口为依托,十分重视港口及港口附近发展依赖于港口的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各种临港产业,以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临港产业是世界产业组织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正成为全球最大的港口运输市场,主要港口吞吐量居世界前列,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总的来说,目前我们的临港产业虽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仍有许多不足,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基础设施相对较薄弱,竞争力较差,港口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因此,研究临港产业的发展趋势,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而有助于临港产业的发展,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二、临港产业的内涵
(一)临港产业的由来
临港产业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沿海地带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成为沿海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同时,世界产业组织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相似或相关产业在相同区位的集聚,产业集群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集群化是现代临港产业的特点,在许多重要的国际性港口周边,都伴随着发达的临港产业,并且相关产业集聚程度高,专业化协作体系完善。
临港产业区建立的理论主要依据是以韦伯()为代表的工业区位论,工业布局是以降低生产成本为准则的。韦伯(1909)的工业区位论是韦伯在其区位理论中探讨了促使工业在一定地区集聚的原因,首次建立了有关集聚的一套规则和概念[1]。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分析了产业集群产生的动因,认为除了劳动力和运输成本等区域要素之外,由集聚带来的成本节约也是导致工业在某一地区集聚的重要因素。他认为,集聚因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仅通过企业自身的扩大而产生集聚优势,这是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实现地区工业化,这是最重要的高级集聚阶段,也就形成了产业集群。经济学上第一个阐述产业集群理论的经济学家是马歇尔,马歇尔(1909)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他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聚的现象。他发现了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密切关系,认为外部经济会
导致产业集群[2]。马歇尔认为,外部经济包括三种类型: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保罗·克鲁格曼(1991)以传统的收益递增为理论基础,引入地理区位等因素,分析了空间结构,认为经济增长和规模经济之间存在相互关系,提出了新的空间经济理论,发展了集聚经济的观点[3]。
(二)临港产业的内涵
临港产业是依据港口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学者对其内涵的解释也所差别。
邹俊善(1997)认为临港产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早期的港口发展中,港口的功能比较单一,临港产业仅指港口地区范围内的一些生产经营活动,例如捕鱼、货物装卸、旅客接送等;随着海上运输技术的不断进步,港口的规模不断扩大,港口的功能也不断拓宽,临港产业的概念也越来越广泛,不单单指港口附近的相关产业,一些与港口有联系密切、受港口影响较大但地域上并不临近的产业也被包含在内,区别一个企业是否属于临港产业的关键不在于其所处的位置,而在于其对港口的依存程度[4]。李晶,王金婷(2008)从空间上来划分临港产业,如在大连临港的“四个产业基地”,包括石化产业基地、船舶工业基地、现代装备
文献综述--舟山临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