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终结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演进的历史进程与代表人物从总体上看,“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演进的大致脉络是:它从对第二国际在理论上的实证主义倾向的批判发端,从方法论角度强化了历史哲学的主体性逻辑,形成了以人本主义为主要倾向的理论基调,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中达到高潮。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对斯大林模式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突显为人道主义的旗帜,在这一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又孕育出拒绝人本主义的科学主义倾向。在这其中,法兰克福学派是一种独特的思潮,它在早期强劲地保持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的人本主义倾向,而这种人本主义倾向的来源又是独特的,并且从40年代初对启蒙的批判开始,它演化出一条不同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道路。”[1]具体来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进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发端时期在这一时期(20世纪20-3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主体性倾向,即注重人的意志和主体性。代表人物主要有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布洛赫。(二)深化时期在这一时期(20世纪30-60年代中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人本主义倾向。具有比较大的影响流派主要有三个:一是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萨特、梅洛-庞蒂、列裴伏尔;二是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弗洛姆、马尔库塞、赖希;三是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有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哈贝马斯、施密特。马尔库塞、弗洛姆同时也是这一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三)终结时期在这一时期(20世纪60-7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突出特点是内部冲突并纷纷转向,即在后现代的话语语境中思考和分析问题。代表人物主要有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德拉·沃尔佩和科莱蒂;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流派的阿尔都塞和普兰查斯。另外在这一时期还要介绍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著作中的思想。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包括代表人物的归属阶段,只是一种相对的划分,因此,我们对这种划分要弹性的给予理解,而不要绝对的去认识和把握。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于20世纪70年代左右终结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影响也已终结了,更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终结。其实,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终结只是“经典理论逻辑之终结”,事实上,直到今天,人们还可以从后现代的话语语境中感受到它的影响及其思想痕迹的存在国内学者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界定的意见也不一致。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中,作者仰海峰是以“后马克思主义”来表述或统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并未具体划分和界定理论倾向。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中,张一兵教授把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划分为三个思潮或流派,即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晚期马克思主义。他认为,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已背离了马克思的初衷,因为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否定一切工业文明及其文化形式,其主导方面是借后现代主义思潮来重新构建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如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和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不赞成马克思主义,但在另一方面,却承袭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实际上这一思潮与马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