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汉字文化的当下意义.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汉字文化的当下意义《人民论坛》(2013年第31期)张颐武    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以及提笔忘字现象,应使我们认识到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    承认和尊重汉字输入方式的变革,珍惜和传承关于书写文化弥足珍贵的遗产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以音定字的流行,汉字书写在变得越来越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很多字我们能认,但是却搞不清楚如何来写。这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对汉字本身的了解不深刻,对汉字背后蕴藏的文化也不熟悉。这种提笔忘字的现象在我们成年人中已经非常普遍。虽然几十年来我们的识字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认字的人是历史上最多的,但现在大家对写字的焦虑也比较普遍,一提笔就忘字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比如现在很多人写个便条都不行,写作表达不清楚,也没有文采。    “键盘时代的汉字危机”,我认为是媒体的一个修辞,主要是引起大家的关注,并不是现在汉字真正所面临的严重危机。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刚刚普及的时候,社会存在一种焦虑,即英文26个字母很轻易就解决了输入的问题,那汉语怎么办?当时很多人包括语言学家都很悲观。但现在电脑输入的技术已经彻底解决了当时的问题,且现在汉字的输入速度并不比西文的打字速度慢。这个问题解决以后,大家发现这个所谓“汉字危机”也就不存在了。现在汉字的问题主要在使用这个层面,如“提笔忘字”,这样的问题的确对汉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总体上危机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汉字作为一种文字的前途现在看来是一片光明。    汉字在现代以来经历了两次书写工具的巨大变革。一次是硬笔取代了软笔。这次变革在整个20世纪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对于书写的理解,也使得书法艺术变为了毛笔存在的理由,毛笔退出了日常生活。一次就是电脑的普及。其所带来的汉字输入方式的变革使得笔的存在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渐渐淡化。两次变革都带来了汉字书写方式的改变,使得书写更加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书法由一种普及性的文化变为一种独特的“小众”艺术的变化。写字的传统境界受到了冲击。我们应该在承认和尊重变化的同时,也珍惜和传承关于书写文化的那些弥足珍贵的遗产。    既要尊重繁体字所具有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功能,也要尊重简化字的现实功能和已经形成的现代传统    有语言学家认为,键盘时代,汉字不可避免地会符号化,甚至拼音化。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他在电脑上输入拼音,然后出来一堆符号,在其中选择一个符号。在这个过程中汉字丧失了它的丰富性,只是充当符号的功能。在我看来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汉字的拼音化其实是20世纪50-80年代的主流意见。当时的语言学家多数都有这个主张,因为那时候担忧汉字的电脑输入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汉字有两个重大贡献,一个是有了汉语拼音,汉语拼音让汉字的学习和文字处理变得方便;第二个则是汉字简化。这两个原来意图使汉字走向拼音化的步骤,现在歪打正着成了汉字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现在全球主流的汉语学习,首先就是学拼音。汉语拼音其实是汉字学习的一个辅助性的手段,汉语拼音是助听器,是拐手杖,但它不可能替代汉字。当年许多语言学界主流的意见都认为拼音化、拉丁化是汉字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这些看法已经变得不主流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学术界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最近,对于“简化字”的争议相当热烈。但其实汉字的简化也是历史的趋势。目前使用的简化字多数都有

汉字文化的当下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