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七届五次教职工大会通过)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针,以新修订的《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办法》为标准,以《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为主线,以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为宗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素质领先的理念,以设施设备完善为前提,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绿色德育、学讲练探课堂建设为载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共享上做文章,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倾力创建教育优质、特色鲜明、科研领先、管理科学、底蕴深厚的江苏省现代化普通高中。未来五年发展思路一、理性思考作为一所具有较强办学实力、较高办学声誉、较好办学业绩的省重点中学、国家示范高中和省四星级高中,未来五年的发展与定位,学校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瞄准目标,理清思路,科学定位,谋划未来。学校将依据“南通市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定位意见,以“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优质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稳定教育规模,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程实施和开发能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谐统一,建立起与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南通人民享受优质教育愿望的高中教育模式,让每一名师生充分、自由、健康、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二、基本定位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良好学力和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育人目标,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办学内涵,致力教育创新,着力特色建设,打造教育品牌,营造书香校园,建设课程文化,努力使学校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名校。⑴深化体制改革。创新教育机制,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参与和家庭合理分担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不断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挖掘办学潜力,节约教育成本,增强办学活力,放大名校效应。健全扶贫济困机制,为残疾少年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开辟绿色通道。⑵致力教学创新。适应课改和“五严”要求,传承和放大省级课题“普通高中教学创新策略研究”成果,以课程建设和开发为契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探索“学讲练探”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学的课堂”,积极探索具有我校教学特色、科学高效的课堂范型。⑶着力特色建设。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以道德规范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检查评比为手段,以规范管理为保证,以学科教学渗透为主渠道,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辅助,以文化艺术教育为引导,开展好教育部规划课题“新形势下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子课题“生命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与渗透研究”使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化、系列化,针对性强,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经验,开创出有利于学生身心、智能健康发展的绿色德育之路。⑷加强国际交流。通过出国考察、出国进修、聘用外教等形式,帮助教师扩大视野、提高综合能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定期、不定期选派师生赴外参观、学习、交流。3、努力方向一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确立人人成才的培养理念,完善学分制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培养高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精选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置课程,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构建以个性加特长、规范加选择、必修加选修、特色加活动为特征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建设一批省内外有影响的课程教学资源。加大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力度,建设面向学生的个性化学台,面向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自我学台。二是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发展的关键命脉在于教学质量。稳定和保持目前良好的质量发展势头是未来五年甚至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工作重心。学校要实现资源配置现代化,育人模式素质化,管理水平精致化,教学效果优质化,努力让学校保持高位发展,优质、和谐、高效,办人民满意教育。三是不断优化硬件建设。校园校舍充分满足师生生活、学习、工作需要;各类设备设施一流,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教育和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教师与学生实现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优化,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未来五年学校发展总体目标在2010—2015年这未来的五年内,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把学校建成教育优质、科研领先、管理科学、特色鲜明、条件先进、底蕴深厚、全省一流的江苏省现代化普通高中。1、创建生态型、人文型绿色校园。强化校园生态育人和文化育人功能,积极开展校园绿化
江苏西亭高级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