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学习心得体会篇一:敬老院义务服务心得体会敬老院义务服务心得体会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世纪的共青团员,更有责任和义务来发扬这美德。在8月10日这天,我决定到中心敬老院去看望那些为社会操劳大半辈子,但却后半辈子孤苦的老人们,为他们带去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关心和祝福。我前往西畴县西洒中心敬老院。来到敬老院后,我先找到了敬老院的工作人员,首先是带去了一些生活用品、水果等慰问品,表达了我的一点心意,然后在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问了一下敬老院的一些情况和住在这里老人的基本生活状况,看了看敬老院的各项生活设施。在对敬老院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先去帮忙打扫卫生,打扫完后陪老人聊了聊天。老人家大都是孤单的,看到人来脸上都是满满的微笑,看得出来老人们心中有些孤单,也冲另一方面表现了养老院的清冷。问了一个奶奶,才知道原来大都是暑假或是寒假期间,来的人比较多,大都是一些学生,平时也会有人来,但是来的人少,多是送送东西,和老人聊聊天,有时也会是某某公司的领导组织人员来慰问,或是一些学校组织的活动领着一大批学生来关心他们,表演些节目与老人有些互动,那是他们一年中最快乐的时间之一,问了下原因,竟是因为热闹,忽的感觉有些心酸。想了想以后的我或是我们又会怎么样呢,当老了以后是否会有所养呢,会不会像电视上广告中那样一个人下棋,一个人对话。是时候反省下自己对父母的态度了,回忆着过去的点滴,大都是我的无理取闹和一些冷暴力,决定回家后对父母好一些,孝顺一些。秉承“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宗旨,继承“懂感恩,送祝福”的精神,弘扬中华民族尊敬和关爱老人的优良传统。我尽自己的一份心去来为这所敬老院带去我的一点帮助。也许一天的时间不太多,但是也代表了我对老人们的关心,等到下次去只有暑假了。在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理解了作为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从中有所感悟,引导这我去了解和感受这个社会的另一面。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但这一天到来时,会是怎么样的呢。回顾这次活动,我感慨颇多,作为一个设施一般的敬老院,由于只有政府的拨款,所以对收养的老人都有很多的限制,就敬老院的工作人员讲,这里收留的孤寡老人的数量不多,很多老人都享受不到这样的条件,就这个县城来说,感觉经济有些落后,大多数人收入一年只有几千元,对比了一下自己,发觉我有时真的要求太多,不是所有人都有一样的生活条件,对有的人来说有个饱饭就好了,但对有的人来说却是生活品质上的追求,近乎苛刻。这里的老人们对物质的条件要求往往都不高,更注重的是精神方面的要求,希望有人来关心,不是一个人或是只和养老院中的人聊天。如何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这不仅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位青年人所肩负的使命,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时代,社会养老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传统的养老观念在不断受到冲击,这个严峻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在未来更是有可能是一个人养四个老人的地步,难道都要去养老院么,这从根本上就不可能。篇二: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关于敬老院慰问老人的社会实践报告12月25日的早上,晴空高照,相约和几个同学一起前往敬老院,对于这个敬老院,我们并不陌生,在过去几年的寒假,我们就曾在此参加过学校、班级组织的一系列慰问活动,而今天则是我们自己组织前去,心里充满了紧张与兴奋。节前为那些在敬老院中的老人送上我们的祝福,的生活环境,日子,我们虽不能为老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希望老人能够开心。5位老人,我黄大爷正在屋内,带拿着本在阅读,老人额头上的皱纹与白发较之去外经商,而老人不愿意离开这块土地,也不愿因为自己而打扰儿女的生活。本以为老人已经不认识我们了,毕竟已经过了一年,谁知道老人一见我们进来,便认出了我们,尽管他不知道我们的姓名,但是他却记得我们的相貌,老人高兴的把我们叫进屋里,并询问是不是只有我们两人来了,当得知来的人不止只有两人后,老人显得非常开心,我们告诉老人我们已经是大学生啦,我的大学在内蒙,我另一个同学则在山东,我们都很喜欢大学的生活,老人边听我们讲述大学的生活一边笑呵呵的看着我们。我们在与老人交谈时便开始做起了打扫工作。说实话,老人的房间很整齐,东西很少很少,只有日常必须的几样生活用品还有书架上几本陈旧的书,老人退休之间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其退休后一直都有着看些散文的习惯。下一代的期望转移到了我们身上老人,的故事,是在不断的学习,很多事情,10到时候给老人表演几个节目,从老人脸上老人真的很开心,因为我不擅长文艺表演,所以我的工作就是负责给在座的老人端茶递水,而且他的同学则是能唱的唱,能跳的跳,还有说快板的,虽然这些节目没有经过任何彩排,而且所有的表演者的水平都只是业余的,但是老人们看的都很开心,那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微笑。在临近午饭的时候,我们和老人们一起在敬老院的食堂里吃了午饭,老人的饭菜总是那么几样,简简单单的,就和老人日常的生活
敬老院学习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