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思考.docx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和基础之所以说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和基础,这是由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决定的。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结构的市场化。现代农业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生态需求。二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集约化。由过去的粗放化、兼业化向机械化、良种化、专业化、规模化融为一体的生产方式转变。三是农业经营方式的产业化。组建龙头企业,架起市场与农户的桥梁。四是农业生产技术的智能化。现代农业机器体系基本形成并广泛得到应用,实现农业生产设施的自控化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智能化,电子、激光、遥感技术及人造卫星技术也逐渐运用于农业。五是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1]概括说,现代农业的特征是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智能化、信息化。从五个特征来看,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个核心和基础,没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个核心和基础,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工具就不能真正在农业中发挥作用,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智能化、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在这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组织。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2]从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情况看,我国农业已经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已经到了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而我们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却发育不健全。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常住人口中老人、儿童比重上升,人们戏称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部队是386199部队。国家第二次农业人口普查显示,2006年末,以农业为主要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年龄41—%,%。与1996年第一次农业人口普查数据相比,%,。 51—%,%。可见,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已经显现。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日益凸显,今后谁来种地、地怎么种产品怎么加工销售,日益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也就是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育不健全,已经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所以,在这样一个新阶段,要实现这两大转变,要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产品怎么加工销售问题,就必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大多是从传统农户中脱颖而出的新型主体。传统农户主要追求维持生计,而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则能充分地进入市场,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一般具有较高的收入;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对土地和农业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他们拥有较强技术实力和较多的资金,具有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他们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他们思想意识超前,拥有较为先进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共赢意识,能够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所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是应该大力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坚持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重点,着力提高家庭经营的集约化水平。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技能培训,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核心农户,使之成为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能力、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建立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农民合作社,是开展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有效组织载体,是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促进农民联合与合作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力量,已经成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市场主体。[3]因此,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加快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在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培育发展了一批农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展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4]。近年来,我们国家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促流通、建基地、强产业、培育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增收中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坚持把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群体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措施。通过扩规升级、提质增效、拉长产业链条等措施,扶持壮大了一批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生
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