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山战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的最后一战“狼山战捷复羊山,炮火雷鸣烟雾间。千万居民齐拍手,欣看子弟夺城关。”这是刘伯承元帅写在解放战争期间的一首著名诗篇。元帅在诗中提到的“羊山”,指的是著名的羊山战役。此役是刘邓大军从鲁西南千里跃进大别山前的最后一场恶战,虽然此战“是我们打得最苦的一仗!阵亡的战士最多!”(刘邓大军二纵司令员陈再道语)但最终还是取得了完胜,,俘虏了该师中将师长宋瑞珂。此战结束后,刘邓大军挥戈南进大别山,直捣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区,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正式开始。刘邓大军围羊山 1947年6月30日晚,在黄河北岸,随着一声号令,刘邓大军(晋冀鲁豫野战军)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构想和部署,出敌不意,势如破竹,一举突破了国民党军自以为可抵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进入鲁西南,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序幕。蒋介石大呼“不好”,觉察出解放军有藉由鲁西南“南犯”、在他的统治核心地区“钉钉子”的战略意图,急忙调王敬久率第二兵团的整编三十二师、整编六十六师、整编七十师(均为军的编制)等重兵云集鲁西南,欲消灭刘邓大军或迫使他们退回黄河以北。刘伯承和邓小平心中明白,如果不在此地将这些围堵之敌消灭,挺进大别山将成为一句空话,于是发起鲁西南战役。自7月2日起,刘邓大军先后进行了郓城之战、菏泽之战、定陶之战、巨野独山集、六营集之战等战斗,并取得节节胜利。至7月中旬,王敬久的整编三十二师和整编七十师已被全歼,唯有最精锐的整编六十六师还未“伤筋动骨”。整编六十六师师长宋瑞珂,是地道的山东青岛市人。少时因家境困难,没读几年书就缀学进工厂当了名学徒工,后经人举荐考入黄埔军校3期,毕业后留校任内务长官。北伐开始后,他几次打报告请求参加北伐军,学校不允。他说动了校医,开了张“患肺病”的证明递了上去。学校教育长也知道这是一纸假证明,但终被他感动,批准了他的请求。当时,陈诚是北伐军筹备处主任,他很赏识宋瑞珂的精明和热忱,说:“把他留在我这里。”从此,宋瑞珂便一直追随陈诚,成了“土木系”的中坚骨干,极受恩宠。1944年8月,年仅36岁的宋瑞珂就因抗战有功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六军中将军长,属国民革命军少壮派里的佼佼者,前程无量。抗战胜利后,第六十六军改编为整编六十六师,宋瑞珂继续任整编六十六师师长。该师系蒋校长的黄埔嫡系精锐,配置一流的武器装备,和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比起来,除编制配额略少外,装备和战斗力一点也不逊色。蒋介石在1946年6月撕毁“双十停战协定”,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后,宋瑞珂积极追随蒋介石的内战路线,多次率部进攻解放区。在鲁西南战场,宋瑞珂屡屡同刘邓大军“过招”,虽没有占到多少便宜,但也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他眼见刘邓大军越战越勇,“兄弟”部队接连被“报销”,清楚自己孤掌难鸣,只好退守羊山。随后,刘邓大军对羊山形成了合围。羊山是山东金乡城西北30华里处的一座海拔约400多米的小山,山脚下是羊山集,有居民千余户。羊山有三个突出山峰,远处望去,犹如一只绵羊卧在那里,羊山由此而得名。居民称东峰为“羊头”,中峰为“羊身”,西峰为“羊尾”,羊身高于羊头和羊尾,能瞰制整个羊山和羊山集。鲁西南地处平原,险要之地不多,羊山却是个例外。羊山自有战争开始,便是屯兵据守之地。羊山的周围至今还完好地保留着明末时期的寨墙,寨墙外面,东
羊山战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的最后一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