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放射线对大鼠涎腺Rad50表达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放射线对大鼠涎腺Rad5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为对照组(未放射),实验组为3Gy组、6Gy组、9Gy组、12Gy组、15Gy组。实验组用Co60一次性放射后,2h内处死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法了解Rad50在大鼠腮腺、颌下腺表达水平和定位。结果:Rad50在大鼠腮腺中主要表达于导管系统和浆液性腺泡,在颌下腺浆液性腺泡中也有表达,在导管和黏液性腺泡中弱表达。大鼠浆液性腺泡中15Gy组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其余各放射组与对照组涎腺组织中的Rad5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结论:Rad50表达水平和定位在大鼠腮腺和颌下腺中有些差异,可能参与了涎腺放射敏感性的机制。关键词:Rad50;放射;腮腺;颌下腺国外研究报道,Rad50是一种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的相关蛋白,是组成MRN(Mre11-RAD50-plex)复合体3个亚单位的其中一个蛋白,在组织细胞放射性损伤DNA修复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目前认为,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放射线可导致涎腺组织损伤,但不同剂量放射线对大鼠涎腺Rad50表达的影响,以及在不同腺泡及导管的表达是否有差异性,尚未见报道。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ad50在大鼠腮腺、颌下腺表达水平和定位,研究其在涎腺损伤修复过程中的意义。:选用质量为250~300g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购自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动物实验中心)。随机分为对照组、3Gy组、6Gy组、9Gy组、12Gy组、15Gy组,每组各6只。以Co60γ射线为放射源,头颈部为放射野,其他部位受铅块保护,10mm厚铅块保护周围组织,皮源距为80cm,,采用分割照射,模拟人体照射的方法。待大鼠麻醉后照射,麻醉时以每公斤体重水合氯醛350mg为标准进行腹腔注射,麻醉后按组别分别照射大鼠的放射野,每个组一次达到所需剂量照射。每次放疗完成后2h内处死大鼠,取腮腺、颌下腺组织标本待查。、试剂与实验方法:Co60放射治疗机780C(加拿大);倒置相差显微镜CX41(Olympus,日本);Rad50兔抗鼠多克隆抗体购于美国sigma公司;免疫组化SABC试剂盒购于武汉博士德公司,其他试剂均为进口分装或国产分析纯。操作方法按说明书进行,于400倍镜下随机选取5个不连续视野,=IODSUM/areaSUM对各组图片进行半定量分析,对比分析Rad50在大鼠腮腺、颌下腺表达水平和定位。:,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tudent-Newman-Keuls检验,以P<。2结果显微镜下显示大鼠腮腺由浆液性腺泡及导管系统构成,颌下腺由浆液性腺泡、黏液性腺泡及导管系统构成。免疫组化在放射组与对照组中,阳性染色主要在细胞胞质,为棕褐色或者棕黄色,Rad50在大鼠腮腺中主要表达于导管系统和浆液性腺泡;在颌下腺浆液性腺泡中也有表达,在导管和黏液性腺泡中弱表达。见图1。大鼠浆液性腺泡中15Gy组与对照组相
不同剂量放射线对大鼠涎腺Rad 50表达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