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
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应以什么为核心?这是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至今未能搞清的问题。目前有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学,仍注重在演唱技巧、乐谱知识、演奏技能的训练上,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因此,构建以审美为核心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是实施新课标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措施。
一、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
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包括情景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比如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孩子的心声,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呈现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同时,好的歌曲教材还应具备“动听”、“好唱”的特点,只有优美的曲调,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唱不烦。
音乐教师要善于发扬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溶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二、音乐教法的审美原则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概括地说,它遵循着下面一些原则: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更能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力的动力。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之中享受美感、得到快乐。

形象性是音乐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由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所创造的音乐形象,具有声态、情态、形态、动态等一系列形象化特征,音乐审美教育正是借助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诱发和感染受教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以美引真,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尤其是在识谱教学中,变抽象、枯燥的概念为生动有趣的形象,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学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对音乐做出积极的反映。例如:在教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一课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多重感官,使之投入。首先,我设计了诗一般的语言描绘美丽而辽阔的草原景色。学生边看着我精心编辑的录像资料,边听着画外音:“银色的帐篷装点着绿色的原野,蓝天、白云、马儿跑,这景色多么优美,气象多么祥和,这如诗如画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草原美景。”学生的思维被教学语言调动起来了,视觉和听觉被全面调动起来了,使之达到了如临其境、如见其景。这时,学生的学唱欲望已被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带着歌词的意境和画面引起的联想,表情投入地开始学唱了。
三、音乐教学过程的审美描述
一节出色的音乐课总是离不开构思精巧而充满新颖的教学设计,那些精彩的铺垫部分与诱人的连接环节,则会不断地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使其产生新的审美渴望。比如:许多音乐教师十分注意对新课学习的导入,会采取各种形式诱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进入新歌的学习。
音乐教学的结束阶段,既是师生对音乐审美的共同回忆,又是一种新的音乐审美遐想。我在结束歌曲《童年》的教学后,课堂小结是这样写的:“我们通过歌声同音乐家共同回忆了美好的童年,这样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bbitco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