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多元传播视野下的新闻再传性研究
摘要:文章明确提出“新闻再传性”的概念,分析了新闻再传性的理论基础和目前关于新闻再传性研究的现状,探讨了可读性、必读性与再传性的关系,并详细阐述了研究新闻再传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闻再传性可读性必读性
当前,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体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使信息传播内容和渠道更趋多元化。同时,随着受众阶层不断分化,新闻改革的深入发展,新闻理念的持续创新,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使每个人都既是信息传播的主体,又是所有信息的接收者,可以说,人人都是报道者,“我传人人,人人传我”。新闻被多个媒体和受众再传播的现象越来越多,从而产生了一个新闻再传性的问题。
新闻的再传性
由于新媒体的出现,人们对多元信息的需求,以及对某一新闻后续进程的了解需求更加迫切,使新闻再传性在信息传播多元化、信息载体多样化、信息传播平台多渠道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根据新闻再传性的特点与传播本质,我们可把新闻再传性定义为:新闻被受众接受后再次传播的可能性。也就是新闻信息的再次可传播率。再传性是在媒体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强调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具体体现。
新闻再传现象是伴随着新闻传播而产生的,是新闻传播的再继续。从传播内容上说,新闻再传性是新闻改革的要求,是新闻理念变化的结果,是新闻改革在可读性、必读性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从传播过程上看,再传性符合
“两级传播”理论规律,“两级传播”理论证明了新闻再传性的存在,但“两级传播”只注重传播过程,新闻再传性是个复杂的现象,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传播的信息内容是决定新闻再传性大小的关键因素,但传播过程中的诸因素对它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再传性现象的出现,将导致新闻的内容与潜在语义出现变化,从而使新闻再传性出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种不确定因素将直接影响新闻再传性的效果。
当前许多媒体在“百舸争流”中争当“主流媒体”,打造权威性,塑造公信力,增强核心竞争力。那么,这种权威性、公信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是什么?我们觉得那就是媒体所做新闻内容的再传性。所以看媒体对个别新闻事件的选择是否具有再传性,对媒体新闻的权威性就是个说明和证实。也就是说,一家媒体所发的新闻、时评、观点等被引用、被转载、被再次传播,就说明这家媒体所提供的新闻、时评有价值,也就证明了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文摘、转载、电视读报等都是再传性的表现,网络新闻传播主要是基于再传性的传播,网络上的一些热点问题也都是由于再传性而引起的。
我们研究新闻的再传性就是要研究新闻传播内容对受众的影响,使更多的受众自觉成为“两级传播”中所说的“意见领袖”。要达到这个目的,那么我们首先就要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容,使新闻内容具有再次传播性。因此,理解新闻再传性的含义,笔者觉得应把握以下几点:
、扩散的活动。也就是说受众(包括媒介、个人和组织)将自己从大众传播媒介获得的新闻,通过某种途径再传递给更多的人所共有的过程。
,它一方面是大众媒介新闻首次传播的受众,另一方面它又是新闻再传的发起人、传播者。
,是“意见领袖”的形成,由新闻的受众变为新闻的再次传播者。
信息多元传播视野下的新闻再传性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