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古诗两首二、教学重、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从军行》。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二、图文结合,初读古诗。(一)学习《从军行》1、出示课文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1)你喜欢这幅画吗?(2)图上的画是什么景象?——将士们在军营里的情景。(3)你能找出课本中的词语来说吗?——故城、金甲、百战。你最喜欢图上的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板书课题:从军行。3、全班齐读课题。质疑。4让我们走进那战争岁月吧!让我们共同来感受浓浓的爱国情怀吧!5、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6、你读懂了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是唐朝伟大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诗中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写起,以守边疆将士的豪迈气概结尾,情景交融。三、学习古诗《从军行》1、简介作者。2、释题。跟着作战的军队一起行进。3、朗读诗歌。4、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1)难理解的词、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2)串讲诗意。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的将士磨穿了盔甲战衣,不打败入侵的敌人誓不回还。(3)教师在学生串讲诗意的基础上进行小结。5、出示问题,引导读、悟:(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前两句描写了青海的阴云滚滚,遮天蔽日,连绵千里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无光了。你知道“暗”字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吗?这里用了一个“暗”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云块的广大、云层的厚重,从而隐喻着边疆生活的艰苦和战场拼杀的凶险(2)诗的后两句描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后两句具体地写出战士们的险恶处境,仅仅战场的风沙已经足以穿透将士们的铠甲,而无数次战斗中,敌人刀剑不是更严重地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吗?但是,为了国家,他们早已奋不顾身,实践着不破顽敌、决不回师的誓言。6、过渡:是呀!青海的阴云滚滚,遮天闭日,连绵千里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无光了。但是将士们的决心是那么地坚定。那么我们该怎么来朗读这首诗歌呢?8、指名朗读诗歌,师生共评。指名读,体会诗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龄,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四、总结诗人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写起,以守边将士的豪迈气概结尾,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五、作业:1、认认写写,正确识字2、背诵并默写《从军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塞下曲》。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表现古代将军英武神勇的诗。请同学们一起读题,揭题《塞下曲》。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卢纶 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夜里林深草密,忽然刮来一阵疾风,是猛虎吧?将军从容不迫搭箭引弓。天明搜猎去,寻找白羽装饰的箭杆,发现整个箭头,深嵌入一块石中。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塞下曲》描写的
古诗两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