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古代建筑史——陵墓.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古代建筑史——陵墓一、地下墓葬与墓室制人类在原初时期的所谓“魂灵观”是共同的;原始社会中同一氏族的人实行合葬,随着历史的演进,母系氏族进入到父系氏族社会,埋葬制也打破了死后必须埋到本氏族公共墓地的习俗,出现了夫妻合葬或父子合葬的形式;一、地下墓葬与墓室制在私有制发展的基础上,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逐渐产生,反映在墓葬制上则进一步出现了墓穴和棺木享。(棺柩)商周时期,作为奴隶主阶级最高规格的墓葬形式,已经出项了墓道,墓室,棺柩,以及祭祀用的杀殉坑等。如商都安阳殷墟发掘的“妇好墓”。墓室为长方形竖穴,墓口上有房基一座。河南安阳后岗殷代四出羡道大墓一、地下墓葬与墓室制概括说来,西汉以前,帝王、贵族用木材作墓室,其构造形式有两种:(1)用木枋构成箱形木享室1到数层,内置棺;(2)“黄肠题凑”——短方木垒成墓,内置棺。以后木材逐渐稀少,而且木墓室不利于防水和防盗,所以又逐渐发展了石墓室和砖墓室一、地下墓葬与墓室制砖墓室:溯源于战国时期发明的空心砖,并且经历了由大砖到小砖,由梁板式平顶到穹隆的变化过程;后来出现的叠涩穹隆,成为唐宋时期地下墓室的普遍做法。明清时期地下墓室采用石头作拱券结构,形成豪华的地下宫殿,一般有三进。二、地上陵台、因山为陵与宝城宝顶春秋战国时期地面已经盛行高耸的封土,由于封土的存在,墓的名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墓到丘再到陵。秦始皇的骊山陵具有极大的封土;汉代继承秦的传统,帝陵都起方形截锥体陵台,称为方上,四面有门阙和陵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盛行薄葬,因山为陵,不起坟。二、地上陵台、因山为陵与宝城宝顶唐代重新掀起厚葬的制度,采用因山为陵或封土为陵的体制。南宋的帝陵属于临时性质,极为简陋,地面不起坟。元代帝陵在漠北,不起坟,也没有任何标志。明代帝陵有创新,地下宫殿上起圆形坟称为宝顶,且用墙垣包绕,称为宝城,宝顶南侧建方城明楼。至此,地面陵体完成由方形土台、土山向圆形人工构筑物的技术和形象上的转变。

中国古代建筑史——陵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ongxinado
  • 文件大小3.18 MB
  • 时间201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