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羂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艿作者:何越来源:《马克思主义文摘》2014年第9期蚈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传统的人与人关系的社会伦理秩序被打破,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对自然疯狂掠夺造成的生态破坏问题,生态伦理被纳入人类道德体系的伦理范畴。生活在19世纪欧洲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目睹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对自然资源的贪婪开发及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扭曲,一方面对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生态危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另一方面,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多重视角,论证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挖掘生态危机的制度性根源。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人与自然辨证统一、社会制度批判、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和方法等为中心内容的生态伦理思想。蚅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马克思指出: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与自然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的生存和进步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界的身体。也就是说,人类具有自然性,同时对自然具有天然的依赖性,“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劳动者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另一方面,“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类与自然界其它动物的不同在于能够运用有意识的劳动影响自然,实现自身的价值,“离了人,自然界就失去了价值,反过来,离开自然界,人也无法生存。”在这里,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地辨析了自然界与人的主客地位及人和其它动物的本质区别:动物只是简单的生产自身,人类则主动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流,依靠劳动实践“再生产整个自然界”。这些论断,否定了人类中心主义把自然价值视为工具价值、把人类的价值观作为判定万物价值标尺的伦理观,同时也否定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强调自然中心地位、反对人类拥有利用自然界的权力的主张。恩格斯也强调指出:“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各种物体联系的总体,并相互作用,只有人类才能有意识地利用和改变自然界。恩格斯的论述,进一步揭示了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蚄以人与自然辨证统一关系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生态危机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承认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进步,同时痛斥资本私有给自然界、也给人类自身造成的巨大危害。马克思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制约人与自然的关系,”他尖锐指出: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产物,它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而人与人的之间的矛盾则根植于资本主义制度。私有制下个人的私欲扭曲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人类的劳动被资本所异化。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不可能将对自然的尊重纳入人类的道德体系中,相反,私欲和贪婪使自然沦为被资本奴役的对象。因此,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态危机是必然的。恩格斯在《伍佰河谷来信》、《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等著作中,具体揭露了德国伍佰河流域、英国伦敦、曼切斯特、埃尔顿等城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给下层人民健康和生命带来的危害,并深刻指出:人类必须清醒地认识自身在自然界的位置,既要摆脱对自然界的绝对依赖,也要摆脱人类对自然界的绝对支配。私有制下对自然的无止境掠夺,必然招致自然界的报复:“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一是人类对自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水中望月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6-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