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地震
一、地震的基本概念
1、地震:地球特别是岩石圈的快速震动,属于
内动力地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内和地幔上部
2、震源:地壳内部和地幔中地震发源的点。
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也可以
看作是地表的震动中心。
1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4、震级: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级别。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5、地震的烈度: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这和地震
的强度(震级)、地面建筑物状况、地表的稳定程
度有关。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震级和烈度是两种不同的度量地震强度的方法,
他们之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
2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地震
震级
1<
≥1<3
≥3<
≥<6
≥6<7
≥7
备注:
大地震中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
分级
超微震
弱震或
微震
有感地震
中强震
强震
大地震
震级与烈度对应关系(参考)
震级
2
3
4
5
6
7
8
>8
震中烈度
1~2
3
4~5
6~7
7~8
9~10
11
12
地震
烈度
小于三度
三度
四-五度
六度
六-七度
九-十度
十-十二度
人的
感觉
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毁灭性的破坏
3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4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5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6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伊朗地震后的图片
印尼地震后的图片
7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6、地震波:从震源中产生的弹性波。地震波按
传播方式分为纵波、横波和表面波。
纵波:为推进波,波动时质点作前后运动,物
质呈疏密交替,质点震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能在固、气和液态中传播。
横波:是剪切波,波动时质点的震动方向与波
的传播方向垂直,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表面波:不是震源产生的,是纵波与横波在地
表相遇后激发产生,只能沿地表或不同介质表面传
播,不能传入地下。
8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体波是地球内部信息传递的载体,在地下的反射和折射蕴涵着丰富的信息。体波分为:
纵波(P波)是通过介质的体积变化即挤压和拉伸传播的,即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固液气态介质中均可传播,速度最快。
横波(S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通过介质的形态变化而实现,又称作剪切波,只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地震波是地震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分为面波和体波。
纵波(P)
横波(S)
9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二、地震类型
:
(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10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地质学基础07第七章 地震和地球内部构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