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读书笔记
提示:仅供交流参考,请勿转载或引用。制度与转型: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题记:任何党派的政客都深信,制度转型是经济发展的源泉,这并不令人感到奇怪,因为正是合理的制度安排才引起了经济的发展。——Matthews (1986,p917) 1、概述引言: 制度经济学共识:制度是重要的分歧:什么是制度,及其理解。主流经济学:既有的经济理论和发展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无涉与制度。新制度经济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首先必须用制度因素来解释。(奥尔森1996,诺斯1998) 东欧巨变和转轨10年的结果:华盛顿共识逐渐失去吸引力,经济发展中出现新的变数。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这些变数应该用各国的制度质量的差异来解释。 2、理论内容: (范伯仑、康芒斯) 旧制度主义的缺陷:非理性和描述性,对德国李斯特历史学派的偏爱导致其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裂。新制度经济学的两种理论思路:1。侧重于特定制度下私人部门的治理结构不同选择。试图解决的问题:何时市场交易成本最低?何时企业内部交易会替代市场。(内涵了市场企业的二分法),不同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效果,以及制度变动的内部因素。新制度经济学的问题:是继承了主流的范式,还是只是在研究主流所忽视的问题,并采用了全新的范式? 前者观点的主张者:假设制度既定,以及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的理性行为,把制度作为经济学的主题。后者的主张者:新制度经济学必须完全否定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个人主义假设(个人主义的方法意味着所有的经济绩效最后都必须由个人行为来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可观测的社会经济继续都是个人行为的可预期结果。法经济学认为:经济绩效的产生不仅来源于个人行为,而且来源于那些人们行为之间的相互互动所形成的共识【如果存在的话】以及被合法化的制度。) 不同的假设:主流:(1)完全理性(2)零交易成本新制度经济学:(1)有限理性(2)正交易成本 ,不确定性的存在就是客观的,如果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则交易者会采取短期行为。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则,可以减少经济行为中的不确定性、延长投资期限,引导人们专业化和对劳动进行更多的分工,并改善每个人的处境。制度是如何起作用的? 制
度的出现:个人动机产生的个人行为促使了制度的出现。制度定义的两种分歧: (1) 制度是博弈的结果 Schotter(1981):由社会所有成员同意的社会行为的规则,是在特定情况下反复发生的特殊行为,这些行为要么是自我监督,要么是通过有些外部机构来监督。(2)制度是博弈的规则 North(1990):制度是社会中博弈的规则,或者更基本的说,是人类设计的决定人类相互影响的限制,于是它构成了人类政治交易行为或经济交易行为的激励机制。对制度定义的修正: 制度应当区分为两个部分:规则部分和执行、制裁部分。新定义:构造人们反复互动的情况下,并被人们普遍所知的规则,以确保对违反这些规则进行制裁的执行机制。如果区别国家和社会的概念,会出现(1)国家的处罚——外在制度(2)
新制度经济学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