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江学·
摘要:经历了“靖康之耻”阵痛后的南宋诗人,对于唐代诗歌的师学
与仿效,不仅较北宋诗人更为成熟与理性,而且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的联系也
更为紧密。南宋诗人的宗唐与变唐,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文章以此为视点,
从“特殊条件下的‘诗史诗派”’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观照与认识,从
而揭示出南宋诗歌因变唐所获成就的真面目。
关键词:南宋诗歌变唐历程变唐成就
当黄庭坚的“点铁成金”与“换骨”、“夺胎”诸说在江西诗
派中广为流传之际,北方动地而来的“渔阳鼙鼓”,使得这一因变
唐而获得的诗学成果,几乎无人问津。这是因为,宋室南渡后,
一些富有民族气节的仁人志士,或揭竿而起,或上书朝廷,均强
王烈要求驱逐金人,收复失地,于是,山河之痛,家国之恨,便骤
辉然成为了一种激越悲壮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其实也是一
斌种民族情绪的升华,它发展与反映到传统的诗歌之中,便铸成了
一部优秀的爱国诗卷或者说一部“诗史”。所以,反映在南宋初期
诗坛上的变唐, 即因这一历史事实的存在而呈现出其独特的个性
与特点。之后末久, 以“中兴四大诗人”为代表的一批“中兴”
诗人,则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变唐新面目,而使得
南宋的诗歌更具时代特征与艺术精神。至“四灵”与“江湖”诗
派之时,不仅宗唐之风甚为炽烈,而且“诗得唐人句”的变唐特点,也甚为鲜明,于是,
“唐风复现”于当时诗坛的景观,即因此而产生。与北宋诗人相比较,南宋诗人无论是在宗
唐抑或变唐方面,都显得更为成熟与理性,而且也与当时的社会现实联系得更为紧密。因
此,从总体上讲,南宋诗歌之变唐,虽然与江西诗派不无关系,但更多的则是当时诗人们
在不断艺术实践中之所创获。
一
、特殊条件下的“诗史诗派”
“靖康之耻”的社会现实,不仅改变了赵宋王朝的历史命运,而且也使得当时的文风产
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就是爱国诗篇的大量涌现,从而构成了南宋初
期诗坛上一道耀眼的风景线。对于活跃于南宋初期的诗人,文学史家或从地域的角度,将
其划分为三个诗人群体,即江西诗人群、闽中诗人群、湖州诗人群。这些诗人又由于“靖
康难”的原因,故在宗唐方面,几乎都是以杜甫其人其诗为师学对象,其中如陈与义、曾
几、吕本中、汪藻等人,即皆为当时尊仰杜甫的重要人物。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诗人虽
然以杜甫诗歌为学习的典范,但其却与北宋诗人之宗杜大相区别,原因是北宋诗人的宗杜
主要表现在艺术形式方面,而南宋初期诗人之宗杜则看重的是杜诗的“诗史”特质,也即
充盈于杜甫诗歌中的那种感时伤事、忧国忧民的思想与精神。这一明显的差异,即构成了
wz-
南索祷敌的壹唐历程与踌色
南宋初期诗人“学杜而变杜”的一大亮点。请看李纲《读四家诗选四首》之《子美》①一诗:
“杜陵老布衣,饥走半天下。作诗千万篇,一一干教化。是时唐室卑,四海事戎马。爱君爱
国心,愤发儿悲咤。孤忠无与施,但以佳句写。风骚到屈宋,丽则凌鲍谢。笔端笼万物,
天地入陶冶。岂徒号诗史,诚足继风雅。”其中的“爱君爱国心”, 即是“诗史”特质的核
心之所在。“饥走半天下”的杜甫,能够在“是时唐室卑, 四海事戎马”的情况下,写出
“千万篇”具有“爱国爱君心”的诗歌,这对于因“靖康难”而经历丧国
南宋诗歌的变唐历程与特色诗歌变唐特点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