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期重庆三峡掌院掌报..
第卷期..
历代咏洪泽湖诗中的巫支祁意象
陈斯金
宿迁学院中文系,江苏宿迁
摘要:洪泽湖自隋唐得名,巫支祁从唐宋开始流传。巫支祁是神话传说中的淮河水怪,与
古代洪泽湖流域的水患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隋唐以后,大运河的开通,洪泽湖地区的交通地位
日益突出,弓人注目。“支祁”一词也在历代诗歌里常常出现。从历代咏洪泽湖的诗歌来看,巫支
祁意象大体呈现三种类型:一是访迹问古;二是水患灾民;三是治河安民。
关键词:洪泽湖;诗歌;巫支祁;意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一
洪泽湖自隋唐得名,巫支祁从唐宋开始流传。神话传说中大禹锁淮涡水神巫支祁处,即今洪泽湖南岸
龟山脚下。显然,巫支祁与古代洪泽湖流域水患成灾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隋唐以后,大运河的开通,洪
泽湖地区的交通地位显得日益突出,引人注目。巫支祁的称呼有多种,除了另有“无支祁”、“无支奇”、“无
支祈”、“无之祈”、“巫枝祗”等名字之外,还有“水神”、“水兽”、“水妖”、“水怪”、“神巫”等身份称呼,
以及改名易性的“水母”、“圣母”、“水母娘娘”等异说。“巫支祁”不像汉文化中的人物名,据学者考证,
其语音源头是梵文摩羯音译在吴、粤方言中的变异。至于其形象如猿,则有着中国神话传说的
古老渊源。【¨ .
巫支祁的故事产生于唐代,最早见于唐人李公佐拟古小说《古岳渎经》。【’与李公佐同时代人李肇
在其《唐载。大体是说,巫支祁于淮水兴风作浪,祸害一方,后被大禹手下制服,
用铁索锁于龟山脚下,之后淮水始安。文中还若有其事地交代,在唐代就有打渔人在淮水中发现过这种怪
兽。北宋以后,巫支祁的故事广为流传,甚至还衍生了僧伽降服巫支祁或水母等新版本传说。仅在两
宋就有《太平广记》、《太平寰宇记》、《路史》、《舆地纪胜》等著作详细记述。与此同时,“支祁”一词也在
历代诗歌里常常出现。从历代咏洪泽湖的诗歌来看,巫支祁意象大体呈现三种类型:一是访迹问古;二是
水忠灾民;三是治河安民。
一
、访迹问古:“川锁支祁水尚浑”
在历代诗歌中第一次出现“支祁”意象的应该算是苏轼的《濠州七绝·涂山》诗了。苏轼的濠州组诗写
于熙宁四年自京赴杭州通判任,舟行淮水,途中访古寻迹。其《涂山》诗;“川锁支祁水尚浑,地
理汪罔骨应存。樵苏已入黄熊庙,乌鹊犹朝禹会村。”短短四句,几乎每句都用了典故。据《太平广记》引
《古岳渎经》记载,为了制服巫支祁,“禹授之章律,不能制;授之乌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
可见巫支祁非常顽抗,在制服过程中经过了激烈的搏斗。章律、乌木由和庚辰都是天神的名字,最后巫支
祁被威武出色的庚辰所制服。所以苏轼说,“川锁支祁水尚浑”。全诗大意是:当年大禹搏斗擒拿巫支祁的
淮水似乎依然浑浊,会盟诸侯因迟到而被斩杀的汪罔氏之君的骨头应该还在吧。如今鲧王庙已经废弃了,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陈斯金,男,江苏泗洪人,宿迁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理论、文化研究。
一一
¯Ôç½ÌÒæÖÇÍæ¾ßĸӤÌìµØ
童夭三峡掌院掌报
只有涂山脚下的禹会村还不断有人前往朝拜。苏轼铁锁锢支祁,禹功千载上。吁嗟水母称,谁能辨诬
的诗高度赞扬了大禹理洪水分九州的
历代咏洪泽湖诗中的巫支祁意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