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开示录(三)
一、佛法在行不在说
道德是为人的根本,有了道德,我们才能立得住脚。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三日上午观音七开示于香港西乐园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江河之水后浪推前浪。韶华易逝,世上青年逐老年,这样随之逐之,渐渐又归于老死朽灭,无踪无影,足见一切无常。
正因为一切无常,所以我们应该赶快找一个归宿。在座各位,总算幸运,找来找去,终于信佛了。信佛,能令我们得“常乐我净”──究竟之乐,所以我们应信佛。可是,也并不是说只是“信”便可以了,也要依法修行,若是只信而不修行,犹如说食数饱,于自己本身了无益处。所以古人说:
道是行的,不行何用道?
德要修的,不修哪有德?
所以,我们应该躬行实践,常把“生死”二字挂在眉梢,把“道德”二字放在脚下。这句话看起来很难懂,为什么说应该把“道德”二字放在脚下呢?因为,“道德”二字是为人的根本,好像树木的根一样,所以有了道德,我们才能立得住脚;反之,脚下无根,那么则无处可立,进退维谷,不能有所作为了。若是我们能把这二字实践了,那么,人格更可以立得住,而一切亦自然可以成功了,所以说:“‘道德’二字,是做人的根本。”《论语》上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才能生出道,这是古有明训的。
正如刚才所说,日子是似箭般在不知不觉间过去了,过去的且让它过去了。可是来者可追,对于未来,我们应立下宗旨,不让它糊里糊涂地度过。
西乐园一向的宗旨是提倡“净土法门”,主张大家精进念佛。所以每年的六月十九日和十一月十七日(农历),都照例地举行观音及阿弥陀佛七的念佛法会。可是呢,大家不可以就“照例参加”,马马虎虎地敷衍一下就算了,应该一年比一年精进,念兹在兹,在这七天里头,在在处处、时时刻刻我们都要勤念菩萨的名号,不可以懈怠。
我们要念菩萨,而不是要菩萨念我们,为什么说不要令菩萨念我们?因为,在这打七的期间,你若是挂打七的名,而杂念纷纷,也不勤称诵菩萨的洪名,那么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会为你这个可怜的众生而可惜,为你不是诚心来打七而焦急。所以,大家应该至诚恳切地念,而且更进一步地要有一颗慈悲喜舍的心
。如果能够这样,我敢肯定地说一句:“菩萨是绝对会加被各位的。”
同时,西乐园从来没有用帖子请过任何一个,大家都是自动发心来参加打七,这点可见大家并不是没有诚心,而这种自动发心的精神,也很值得嘉许。既然这样,我们更不要让这份真诚白费了,我们都要发愿念个“水落石出”,念至菩萨现身说法,才不枉这次参加打七一场。
今天是打七的第一天,在这开始打七的今天,我预祝各位今年能有所成就,否则,我要和大家算帐。要是帐算不清,可别后悔!闲话不多讲了,还是多念几句菩萨的洪名吧!
二、大悲咒能消灾难
真正的好处,是说不出来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三日下午开示于香港西乐园寺
在天气炎热中,大家能不畏热,也不怕山高路远地赶来参加打七,究竟有什么好处?真正的好处,是说不出来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唯有真心的人,才能自然而然地领会到其中的妙处。
怎么样才能获得好处呢?没有其它,正如方才所说,只要真心地念菩萨的名号。真心,换句话来说就是专心。所谓“专一则灵,分歧则蔽”,能够专一,就自然能够感应道交。这种感应道交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可是这却要自己用功,旁人无法代替你,更不是可以侥幸的。
就拿“说食数饱”作一个譬喻:譬如一个人,光是说吃饭怎么样有营养,可是始终都不去吃,那么,饭纵使真有营养,而说的人能得其营养吗?所谓:
终日数他宝,自无半分钱;
于法不修行,其过亦如是。
我们念菩萨,也是这个样子,不能只是知道,或谈论念菩萨的功德就算了,我们要能真正地念到一心不乱,甚至于,更进一步地连水流、风动,在我们的耳中听来,也无不是称诵菩萨洪名的声音,所谓:
有情无情,同演摩诃妙法。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地步,不能一心不乱的话,那么,各相杂陈,风吹就是呼呼声,水流就是淙淙声,就不能领略其中的妙处了。所以,我们应真实地念,而且在念的时候,不要掺入其它的妄念,这样才能够获得其中的法益。
其次,在打七时,应该重视打七的规矩,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至于西乐园一向的规矩,就是不得喧哗吵闹,以免障碍他人的修行。
在这七天的期间,我们又念“大悲咒”。这个“大悲咒”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没有相当善根,就连“大悲咒”这三个字,也不能轻易听到。现在大家不但能闻其名,而且更能受持读诵,足见各位具大善根,曾于诸佛时种诸善根了。既然有大善根,那么大家便不可轻易空过此生。
记得最初在西乐园打七,居士十有八九是不会念“大悲咒”的。可是,到了今天,十个里有八个以上都会念了,这就是众居士们显著的进步。
现在我说一段故事,来证明“大悲咒”的功德:在我们东北地方,有一个财主,他拥有很多田产。有一年的秋天,这个财主他亲自随着四
宣化上人开示录(三).tx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