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几点体会新课改几点体会一小学翟海峰通过近一年来的课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1、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之前必须理解教育目标,认识教育对象,钻研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设计教育程序,提供教育情境;(2)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必须把具主体性的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的主体性因素,并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3)教师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参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境、状态、方式、结果,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困惑和质疑,矫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向着有利于教育任务完成、教育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既要把教材、教法、教育环境、教育因素作为自己的认识客体,又要把具有主体性的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状况、主体性的发展程度纳入自己的视野,全程监控。也就是说,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参与到活动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将所有学习小组的活动情况纳入自己的监控范围,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3、在教育中,合作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它是师生之间或是生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共识、联合力量去达成某一个目的而进行的相互作用。4、在教育中,合作学等地接纳他人,宽容差异,对于促进社会知觉的发展、交往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克服自我中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发展,对于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第二篇:新课改的几点体会新课改的几点体会诸城市龙都街道孔戈庄小学罗敏;金丽娜【中图分类号】【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XX)04-0003-01当前,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途径,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之中。通过各级教育部门不断地组织专题讲座和听评课等交流活动,教师们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通过平时的听课,笔者发现仍有部分教师并未真正融入这股洪流之中,他们重形式,轻实质,并未完全摆脱传统的重教轻学的老路子。综合以上正反两方面的情况,笔者认为,新课改要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必须在以下两方面取得突破:一、彻底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是课改成败的先决条件观念主导行动。教师必须吃透新课改的实质,充分认识旧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弊端和新课改的根本要求,彻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尤其要获得能力的提高,以便为今后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彻底解放学生的思想,解除学生的各种顾虑和束缚,明确告诉学生自己教改的思路、做法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教师的意图,明确自己的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尽情地发展自己,多方面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就教师的作用而言,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并非削弱了,而是对我们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在课堂上,我们必须准确定位,在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方面下功夫,在彻底放弃“一言堂”做法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创造机会。重点做到“三要”: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导学提纲”。提纲的设计,既要注重知识点问题的提炼,又要注重学法的指导,使之真正起到指导学习的作用。二要全面把握和调控课堂局势,科学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和有效性。三要搞好“精讲”环节,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要精讲点拨,解除学生疑惑,拓展知识空间,强化知识网络化建构,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二、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课改系列工程的重中之重习惯决定成败。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新课改形式下,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口头号召,而要有明确的要求和训练措施。一是要有方法上的指导。比如预习哪些内容,如何预习,达到什么目的等。二是要跟上检查督促。比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互查,上课伊始时的抽查等。(二)独立自学习惯的培养。课堂上组织学生“依纲自学”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通过默读课本,整体把握当堂所学内容的全貌,独立解决“导学提纲”上的问题,发现疑难点,以备小组交流时进行讨论。这个环节最主要的是强调学生的独立自学、静心默读、目标明确、注重发现,最忌讳的是心不在焉、随意交流、目标不明、效率过低。(三)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合作学习包括小组合作和组间合作两种形式
新课改的几点体会与新课改高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汇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