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5)堪称神品——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赏析提要:与林散之草书成名作《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同样内容、同样时间、同样布局、同样精彩,是代表之作。作品笔走龙蛇,瘦劲欹侧,奇境横生,连绵盘郁,摇曳多姿,奔放飞动,加之纵横的书卷笔意与“风景这边独好”的词意交相呼应,彰显出优美的旋律和深远的诗境。作品5次出版。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40年前,林散之先生以此为内容创作的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名扬京城。书法大家郭沫若、赵朴初称赞林散之的草书代表中的启功先生带病下床向作品三鞠躬。不久,林散之的名字威震东瀛。日本书法家甘愿俯首称臣,“中国书法中心开始向日本转移”的言论顿时化为乌有,日本书法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从此,“草圣”林散之的美誉传遍东南亚,传遍全世界。40年后的今天,我们和大家共同欣赏与林散之成名作同样内容、同样时间、同样布局、同样精彩的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是一件难得的幸事。作品尺寸为105×35㎝,约3平方尺。落款是聋叟。盖有3方印章:“林散之印”(白文),“生在戊戌”(朱文),“长寿”(朱文)。立轴,裱工精湛,十全品相。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是林散之先生用长锋羊毫笔醮浓厚的宿墨破水之后,在生宣纸上创作而成的。气息高华,碑帖交融,刚柔并济,笔走龙蛇,瘦劲欹侧,连绵盘郁,奇境横生,是代表作。特别是瘦劲盘郁的线条和左摇右曳的布白,构成了这幅作品的主要风景。翻遍了林散之先生所有的作品集,查看了雅昌艺术网,能有如此线条和布白的实在太少。所以说“风景这边独好”!让我们先来欣赏这幅草书作品的线条。作品中的“晓”、“行”、“踏”,以及“城外”、“高峰”等字的线条是林散之先生花费几十年功夫才换来的“绕指柔”。这线条柔中有刚,圆劲飘逸,充满了张力和弹力。这线条细得像蚕丝线一般,好像在手指上绕来绕去,如此滑溜,如此柔软,极具质感、涩感和动感。这就是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百炼钢成绕指柔,奔腾坠石倒惊魂。云飞霞落,酣畅奔放,加之饱含书卷之气的笔意与毛泽东“风景这边独好”词意的节奏、音调互为映衬,演绎出优美的旋律和深远的诗境,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林散之学生庄希祖教授在《林散之书法艺术解析》中写道:“即使是王羲之、张旭、颜真卿、怀素、黄庭坚、祝允明、王铎、于右任,没有哪一个能化成如林老的‘绕指柔’的笔画线条来。”再看布白。“独”和“好”两个字,一大一小,“独”占位很大,相当于两个“好”的位置。“会昌”和“郁郁”两个词,前面一个密,后面一个疏,特别是“欲”、“莫”和“早”、“昌”等,左摇右曳,左张右望。林散之先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作品中常有这种现象,但摇曳的程度没有这么大,张望的频率没有这么高。你看,“欲”几乎超出了行气线,“早”根本就不在行气线上,像这种情况在这幅作品里很多。一般书法家是不敢这样写的,左摇右曳,掌握不好就会影响行气,还会影响下一行字的占位。林散之先生擅长谋篇布白,这幅作品如此布局,气势通贯,恰到妙处。用清人笪重光的话说就是:“大小、离合、正侧、章法之变,格方而棱圆,栋直而纲曲,佳构也。”林散之先生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创作这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