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4年高考经济生活计算题解题技巧.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计算型选择题一般涉及经济生活的内容,从整体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显性计算题,即要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题。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理解相关经济学理论和计算公式并能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交换价值 3、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 4、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 5、货币的需求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 6、分配方式(个人消费品、国民收入的分配) 7、股票价格 8、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 9、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增殖税 10、存款利息、银行的利润和投资理财 11、恩格尔系数 12、贸易差额 13、外汇汇率  [考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理解上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在当时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其次,“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同样生产条件大多数生产者所能达到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因此,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的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前一个决定因素是客观条件,物的因素;后一个决定因素是主观条件,人的因素。“两个决定因素”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二者共同参与平均的结果。【考点】:(1)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方法】:找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考点】: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个别劳动时间的短长(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注意: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都会引起商品的使用价值量的变化。【考点】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商品价值总量=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相同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纸币发行量)纸币购买力【考点】: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价格水平×商品总量)÷货币流通次数。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考查知识点: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关系【方法】:记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并能熟练使用。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商品数量×商品单价/货币流通次数通货膨胀与纸币的购买力考查知识: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在商品可供量不变的情况下: 纸币的购买力=流通中所需要

2014年高考经济生活计算题解题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q93485240
  • 文件大小89 KB
  • 时间2019-06-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