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创业政策及环境简介第一部分:慈溪概览浙江省县级市经济总量第1位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第3位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10位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5位 浙江省宁波慈溪市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是沪、杭、甬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地带。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4年浙江省第一,全国排名第三,在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排名第十,成为浙江省唯一进入前十名的县市。2012年,,,人均生产总值9万多人民币。 ——慈溪历史悠久,春秋时属越,秦代设县,古称“句章”,至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称慈溪。慈溪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上林湖越窑遗址。——慈溪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上海、杭州、宁波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慈溪市总面积13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3万,暂住人口超过90万,下辖15个镇、5个街道。——慈溪名人荟萃,从“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东汉隐士严子陵到“群臣皆世南,天下何堪忧!”的初唐书法家虞世南;从教育先驱杨贤江、一代画师陈之佛到爱国侨商吴锦堂、上海滩工商巨子虞洽卿;还有当代路甬祥、韩启德、余秋雨等知名人士。——包容大气的城市品格。慈溪,七千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传承了“围垦、移民、青瓷”三大地域文化:夺尽千峰翠色的上林湖越窑青瓷,蕴孕了慈溪人巧夺天工的灵秀;“唐涂宋地”海涂围垦历史,塑造了慈溪人不安于现状,开拓进取的性格;“徐福东渡”拉开了对外交流的序幕,展示了慈溪人敢闯敢冒的拼搏精神。秉承“围垦、移民、青瓷”三大文化基因,糅合现代文明元素,铸就了以“慈惠三北,溪通四海”为表述的新慈溪精神。转型期的慈溪鼓励创新,支持创业,渴望成功,宽容失败,慈溪正张开双臂,竭诚欢迎八方英才共聚杭州湾畔、上林湖边。——高度发达的产业体系:慈溪经济开放度高,市场主体活跃,市场经济体系完备,人才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发展迅速,产业配套环境和人才创业服务环境完善。全市近3万家工业企业形成了以家用电器、轻纺化纤、轴承机械、模具及汽摩配等支柱产业为主导,生产3000多种产品的工业体系,被称为家电之都、轻纺基地、轴承王国、打火机世界。,自营进出口102多亿美元。——富足充裕的创业资本:慈溪以全国1/8000的土地,创造出1/600的财政收入、1/500的生产总值、1/400的出口总额。慈溪民营经济起步早、积累厚,企业对人才科技认识和依赖度在不断提高,企业和个人自有资金充裕,2012年,民营资本存款达到1200多亿元,列浙江省县市第一。 第二部分:人才政策概括一、人才(团队)创业资助:海外人才个人:省市县累计最高奖励500万元。海外人才创业企业团队:市县累计最高资助4000万元。二、融资担保:提供最高500万元的银行融资担保;提供银行基准贷款利率50%、累计最高50万元的贷款贴息。三、自有资本投入风险补偿:按投资亏损额的50%、最高300万元给予补偿。四、津贴补助:每月4000-5000元。高层次团队成员、紧缺型团队成员,给予每月1000-4000元补助。五、团队科技经费支持:领军人才带领团队列入慈溪市创新团队建设“530”计划的,给予每年20-50万元科技经费资助。六、安家补助:博士(正高)20万元,硕士(副高)10万元。七、创业场所:免费提供200~800平方米的创业场所。八、生活住房:A类免费提供1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一套,B类可预先申购1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一套。九、服务措施: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相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入托、家属安置、专项服务、医疗绿色通道等政策同时享受。十、中介奖励:对设立慈溪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的中介机构(社团),每年给予5-10万元的工作经费;对国内人才中介机构(社团)给予5万元的工作经费。对中介推荐的领军人才项目,列入慈溪市“上大英才”计划、宁波市“3315”计划、国家和省“千人计划”的领军人才和团队,落地后给予5-60万元的奖励。十一、科技合作扶持政策——院士工作站一次性资助20-90万元,博士后工作站每年资助20万元,对博士后研究人员两年进站研究期内给予16万元经费资助,其中8万元为生活补贴。——对科技部门新认定的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给予10万元奖励;被认定为宁波市级、省级、国家级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最高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100万元奖励。十二、产业科技配套政策——对引进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的优质外资(不含房地产投资项目资金)1000万元(含)-5亿元(含)的项目,给予每万元6元-8元不等的分档累进奖励。对引进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实施“一事一议”。——对新注册的服务外包企业,注册资本达到50万元以上,且当年业务实绩达到100万元以上,给予
慈溪创业政策及环境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