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文意,体会作者对北平的思念、眷恋之情。⑵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小见大”的写法;⑶品味带有京味儿的通俗隽永的语言。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找关键语句和领悟现代散文情感的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线索;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2: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的特色;分析理解关键语句的情感和含义。教学课时:1教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学过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两个字,轻轻念来,胜却了人间无数。我们所熟悉的家乡,山不巍峨却是翠绿的,水不秀丽却是清澈的,每一处墙角,每一块砖瓦,都留存着我们的印记。故乡,就像一首温柔的歌,在每个人的心中反复吟唱,一直唱到,我们都白发苍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老舍先生心中那首故乡的歌。二、介绍老舍(强调其在北平生活多年)老舍先生的故乡是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先生生在北平,长在北平,从1899年出生到1966年去世,一生中有四十二年是在北平度过的。三、研读课文<一>解决“想什么”的问题(4-7段)1、学生自读。要求:一边标出段落的序号,一边找出“想”到了北平的哪些方面,将重要的句子用笔勾画出来。2、明确段落:4-7段3、请学生回答,每段想了北平的什么方面?(用原文回答)明确:4段: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动中有静5段:布置匀调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6段:花多菜多果子多7段:更接近了自然(一边明确一边对每一点进行适当讲解,并指导学生朗读个别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4、深入分析4—7段⑴老舍想的是北平,为什么又总是提到巴黎、伦敦和罗马呢?明确:对比,衬托巴黎太热闹或未免太旷——北平既复杂而又有边际、动中有静巴黎的布置比上北平来还差点事儿偏爱北平美带白霜的玉李伦敦的成天冒烟的工厂——北平接近自然⑵老舍为什么会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寻常的花草蔬菜来写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明确:以小见大。“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这样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老舍和北平的亲密关系,他真正融入了北平的生活。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平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他写的是最寻常的最平淡的事物:摸着老城墙;坐看小蝌蚪和嫩蜻蜓;品味温和的香片茶;不挤不偏,处处有空的街景;种满花儿的院落。这就是老舍眼中独一无二的北平。他用这些舒缓而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优雅而热烈的情怀。<二>解决“怎么想”的问题1、用一个词来概括老舍对北平的感情?(学生一起口头填空)“我()我的北平”明确:爱2、除了描绘出自己心目中北平的模样,这份浓烈的爱还表现在哪里呢?教师朗读1-3段(配乐《思乡曲》)要求:将你觉得最能体现“爱”的句子勾画出来,谈谈你的感受(学生回答,一般会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在学生回答后分别明确)⑴爱北平和爱母亲明确:老舍先生爱自己的母亲,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却无法言传,只能付诸行动,用“微笑或落泪”才足以表达内心,足见先生对母亲爱得深沉。作者拿爱母亲类比爱北平,可见这种爱朴素而真挚。将个人的、抽象的情感转化为人人熟悉的、具像的对母亲的爱,其爱的程度不言自明。⑵杜鹃啼唱明确:诗人的情感表达热情奔放,激情澎湃,“浸”字写出了爱之刻骨铭心,“啼”字写出爱之酣畅淋漓。用典故“望帝啼鹃
想北平 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