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桃花源
后现代风格电影特征:
类型杂糅、风格类型混用的拼图效果
时空游戏:无情节化、无理性、无叙事
喜剧、嘲弄、反讽
模糊性、暧昧性
哲学基础:解构主义
颠覆、解构传统、权威的作品:如《大话西游》——《西游记》,《暗恋桃花源》——《桃花源记》
代表作品:《罗拉快跑》、《大话西游》、《东邪西毒》、《迷墙》
艺术探索片
艺术探索片,常常指的是在某一时期里,与主流电影拉开相当距离并在内在层面和影像层面与众不同的电影。由于这种电影在许多领域具有探索性,加上电影作品刚刚出现的时候在电影界和文化界影响颇大、引起的争鸣也很大,有赞誉的,也有持反对意见的,所以我们将这部分电影称为艺术探索电影。
艺术探索片
艺术探索片在创作的过程中,则具有强烈的创作个人化和强人趋己的审美规则,所以很多人也把艺术探索片称为“以我为主的电影”。
整体特征:
叙事的非情节化,非戏剧化
外在形式的非透明性和多义性
怀疑与反思并存,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
艺术创作的极度个人化
实验性很强
艺术探索片
法国诗意电影与俄罗斯诗电影
法国新浪潮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欧洲意识流电影
中国探索电影:第五代导演与第六代导演
暗恋桃花源
编导:赖声川
戏剧代表作品:《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这一夜,谁来说相声》、《又一夜,他们说相声》《千禧夜,我们说相声》、《台湾怪谭》、《如梦之梦》、《一妇五夫》、《大宅,门都没有》
“台湾剧场最闪亮的一盏灯”——日本NHK电台
“世界上最精彩之中国语文剧场”——国际媒体
电影作品:《暗恋桃花源》、《飞侠阿达》
风格:1、用话剧参与社会讨论,表达自己隐含着的政治立场 2、悲喜剧结合 3、讲究戏剧形式,结构独特 4、关怀个人的存在及生存困境
暗恋桃花源
本片特点
戏中戏结构
悲喜剧结合
电影里的舞台剧
话剧与电影
话剧受时空限制,电影能够时空自由转换
电影镜头能够迫近人物
电影蒙太奇能够使动作平行发展
电影讲究造型和叙事,话剧突出对话
暗恋桃花源
时间:1992年
摄影:杜可风
演员:林青霞(饰云之凡)、李立群(饰老陶)、金士杰(饰江宾柳)、顾宝明(饰袁老板)、丁乃筝(饰春花)
获奖:1992年第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银花奖,第2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编剧本奖,1992年台湾影评人协会评出的十大华语片第3名
暗恋桃花源
舞台布景讲究意境,华美奇特
如《暗恋》开场戏:符合当时时代特色、具有理想主义色彩、有意渲染的诗意表达方式
如《桃花源》桃花源的布景、人物白色服装与红色桃花相映衬
摄影突出,效果独特
特写:如林青霞抬起身来回眸一笑,给人一种深深的、纯洁无瑕的怀旧气息。
与台湾新电影时期注重远景、客观镜头、冷静视角已有所不同
暗恋桃花源
《暗恋》:唯美、煽情,情感悲剧,采用了三四十年代老电影的抒情夸张和当代讲求表演层次、注重内敛表现相结合的方式,不同时代的感受和人世沧桑变幻尽显其中。
《桃花源》:夸张、极具后现代色彩的喜剧,采用了日本流行的“运动员法”表演,舞蹈、运动成为重要的表演向量。
暗恋桃花源之人物分析
关注到个人(小人物)的情感与生活状态:
江滨柳:因为战乱痛失所爱,一生都在追忆过去,未曾享受现有的生活,年老时再见初恋情人,而一切都回不去了。——没有岁月可回头
老陶:打不到大鱼、没有生育能力,被妻子瞧不起,在生活中丧失了主动地位,遇到无数障碍:饼、酒、刀、老婆、家等。与《空镜子》里何冰饰演的翟志刚有同样的命运
疯女人:
“平台人物”——人物不进入情节,但却为影片的主要人物提供强化或者对位式补充;为情节进展、人物性格的丰满确立提供另一种视点与角度。如《阳光灿烂的日子》、《天堂电影院》里的疯子
失意的、难以进入现实的、拼命回忆的人,为江宾柳提供强化式补充,为老陶提供对位式补充
暗恋桃花源.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