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浙江潮》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奇观”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它短小精悍,语言凝练,比喻形象新颖。《浙江之潮》从概括评价到细致描写,再到名人诗评,文字虽少,内容丰富,尤其是对于浙江潮形色声势的描写可谓是精致准确,充满想象,回味无穷,是指导学生学习诵读、解读和语言创作的好素材。二、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根本性的突破,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变课本为学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三、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文感悟的能力。且对于学习文言文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学法,最关键的是能够学以致用。本节课的学习本着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诵读和感悟,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比古今语言的不同风格,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四、教学目标:1、继续学,认识本课生字,能够积累玉城雪岭、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等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层次诵读、解读关键词、图文结合、想象补充的方法,了解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理解其为“天下之伟观”的原因。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神奇景观之情。五、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多种方法了解浙江潮的特点,理解其为“天下之伟观”的原因。六、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浙江潮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浙江潮”的资料。八、教学过程:(一)乱花渐欲迷人眼——走进奇观:同学们,在你的眼中,什么可称为奇观?(生分享所见到的奇观)1、走进奇观。师:此刻,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省海宁县盐官镇,去看看闻名中外的“浙江潮”。(板书课题)2、播放视频:(1)了解形成过程,欣赏浙江潮。(播放解说视频)(2)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观后感。(3)师:距今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文学家周密,用不到一百字就展现出了浙江潮的风姿,我们一起来看看!【此时出现的浙江潮视频,让学生更为直观形象的观看,为后面学习文言文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二)一字一句总关情——递进朗读:1、第一关:读通读顺(1)出示课件,检查预习。(2)师示范读,注意如何停顿,用笔画下来。(3)指名朗读,比赛读。要求做到正确、流利。2、第二关:抑扬顿挫(1)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现代文、图文想象、查工具书、询问他人等方式解读文本。(2)图文并茂理解文言文,师生对读,并摘录关键词,完成板书。(3)引读:当著名诗人杨万里看到浙江潮这汹涌澎湃的气势,也不由得发出感慨——生集体读。3、第三关:入情入境引读赞叹:当年,南宋文学家周密看到这样的景象,不由得赞叹——今天,我们每年依然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还想说一句——未来,浙江潮还将这样汹涌澎湃下去,我们的子孙都会说——【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既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百花绽放悟文意——延读创作:师:世界上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睁开这双发现美的眼睛吧,观察我们身边的一处景观,提笔也来写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14y88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