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研究进展首席医学网 2008年10月20日10:06:07Monday 【摘要】 对中药茵陈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茵陈蒿除具有保肝利胆作用外,还具有降血脂、增强免疫、抗肿瘤、细胞保护等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关键词】 茵陈蒿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Thunb.,也称茵陈﹑绵茵陈﹑绒蒿,系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为我国传统中药,以全草入药,其味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之功效,为治疗黄疸之要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性肝炎等症[1]。目前人们认为茵陈蒿药理作用广泛,除保肝利胆外,还具有抗病原微生物、镇痛消炎、降血脂、增强免疫、抗肿瘤等方面的活性。目前对茵陈蒿的化学及药学方面的研究日趋深入,一些新成分及药理作用不断被报道。本文对茵陈蒿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化学成分茵陈蒿所含的化学物质是其药用功能的基础。茵陈蒿活性成分主要为挥发油、蒿属香豆素、色原酮类、黄酮类、绿原酸等。 茵陈蒿挥发油成分的研究据报道幼苗茵陈蒿挥发油含量为3×10-4ml/g,×10-3ml/g[2]。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进行化学物质提取,超临界CO2萃取的挥发油是深绿色油状液体,﹪(w),鉴定出2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百里酚﹑β-红没药烯﹑2-异丙基-4-甲基-1-甲氧基苯﹑异百里酚﹑2-特丁基-4(2,4,4-三甲基戊基)苯酚﹑β-杜松烯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是黄绿色油状液体,﹪(w),鉴定出1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吉玛烯D﹑反式-石竹烯﹑2,4戊二炔苯﹑β-金合欢烯等[3]。研究6~7月份茵陈蒿植物精油,所得精油为橙黄色透明液体;从中可分离鉴定出21种化合物,约占总量的73﹪;主要成分为:反式-β-法呢烯(﹪),甲基异丁子香酚(﹪),1-对孟二烯-(﹪),β-荜澄茄油烯(﹪),β-蒎烯(﹪)[4]。从立秋采集的茵陈蒿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6种化合物,﹪,含有单萜烯﹑倍半萜烯﹑炔基化合物和其他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茵陈二炔(﹪)﹑β-石竹萜烯(﹪)﹑1,2-二甲氧基-4-(2-丙烯基)-苯(﹪)﹑β-香叶烯(﹪)﹑d-柠檬烯(﹪);日本学者从花期茵陈蒿的挥发油中分离鉴定了多种单萜﹑倍半萜﹑乙炔基化合物﹑酚类和有机酸,其主要成分为茵陈二炔capillen(﹪)[2]。关于茵陈蒿挥发油的研究差异比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提取方法、采收期﹑药材的产地﹑药材生长时期的气候等不同而引起。 香豆素类[5]茵陈蒿中香豆素类成分主要有6,7-二甲氧基香豆素(6,7-dimethoxycoumarin)、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和茵陈炔内酯(capillarin)。蒿属香豆素是茵陈蒿中的主要利胆成分,并有抗炎、镇痛、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6]。 色原酮类[5]茵陈蒿含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7-甲基茵陈色原酮、4′-甲基茵陈色原酮和6-去甲氧基-
茵陈蒿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