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与北欧妇女/社会性别学术研讨会图片报告
2008年12月13日
温益群李菡静赵娟
第三届中国与北欧妇女/社会性别学术研讨会
2008年11月4—7日,“第三届中国与北欧妇女社会性别学术研讨会”在昆明滇池温泉花园国际大酒店举行。第三届中国与北欧妇女社会性别学术研讨会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性别与参与式工作室、北欧亚洲研究所、复旦大学北欧中心共同组织。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性别与参与式工作室承办。
会议主题是“全球化与本土化背景下的性别平等促进:中国和北欧国家的视角”。会议在中国和北欧国家的妇女/社会性别研究基础上,对全球化进程的不同影响进行分析和跨文化比较,针对全球与本土的变迁过程,进行学术交流,旨在从社会科学的宏观和微观视角,来认识我们的差异与共同点,进而促进今后的合作与协调。
来自丹麦、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和美国、英国等国的近20位国外专家学者与来自中国北京、上海、武汉、长沙、南宁、西安、贵州凯里、济南、石家庄、云南等省市以及中了研讨会,部分昆明地区的感兴趣者旁听了会议。与会者百余名。
会议的召开,得到了云南省有关部门和领导的积极支持。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保建,云南省妇联主席胡有兰、副主席陈洁,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瑞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纳麒和副院长杨福泉、任佳、贺圣达等领导参加了开幕式,对会议给与了高度评价和热情祝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还得到了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的热情关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学院的许多知名专家专程赴会,表示祝贺。
此次研讨会,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社会性别专家云集云南,引起了云南学术界和发展界的极大关注。除了提交参会论文、事先报名获得邀请的正式参会者之外,昆明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也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会议。
会议开幕式
2008年11月4日上午9点,会议隆重开幕。开幕式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福泉教授主持。
北欧亚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米晓琳博士首先向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介绍了“中国—北欧妇女与社会性别学术会议”的缘由和以往两次会议的情况:中国-北欧妇女与社会性别学术研讨会,是由北欧亚洲研究所和中国复旦大学北欧中心共同发起组织的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和北欧的大学商议协调,每隔三年轮流举办一次。第一届研讨会于2002年11月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其主题为“公共与私人领域政治的再探讨——中国-北欧社会性别与政治”;第二届研讨会于2005年8月7—9日在瑞典马尔默大学召开,其主题为“中国和北欧国家中的社会性别与人权”。同时,她还特别强调了这次在昆明召开的第三次会议的意义,是对相关问题进行“面对面”的、广泛深入的研讨。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保建出席了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表示:云南有开展妇女和社会性别研究得天独厚的条件,云南的学者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欢迎国内外学者来云南进行相关的研究,开展工作。他还说:云南的妇女研究和性别平等促进,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较好的影响,早在8年前就有海外学者说到,在中国从目前来看,有3个地区的妇女研究活动最频繁活跃,一是京津地区,一是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省,一是以昆明为中心的云南省。
云南省妇联主席胡有兰结合等促进事业的概况,肯定了我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全球化进程中我们所共同面临的挑战。
会议着眼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性别分析。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纳麒教授首先在大会上以《男女平等:民主政治的必然选择》为题,做了精彩的具有启迪性的学术报告。他指出:男女平等是社会的普遍要求,正因为此,成功的和可持续的民主政治,就不能不考虑怎样消除任何形式的性别不平等。同样地,有效的和可持续性的男女平等促进,只能依赖于成功的民主政治的推动。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政治关系。纳麒教授基于民主政治的内核,审视和分析了中等促进思想方针和历程,进而关照全球化背景下的性别平等战略,论证了民主政治与性别平等的辩证关系。
历时四天的“第三届中国与北欧妇女社会性别学术研讨会”,在第一天和第二天以大会发言的形式,围绕会议的三个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议题一:赋“全球化”以社会性别
赋“全球化”以社会性别这一议题,包括了:社会性别研究视角下的“全球化”界定,全球化等问题,社会性别、种族/民族、阶级、宗教、国籍的交融,社会性别、发展与善治等研究内容。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兼英国政治经济学伦敦学院社会学的教授丝奇雅· 沙森原来计划作大会发言,后因生病未能参会,但她向会议提交了题为《新全球地理中正在形成的新劳务供给与雇佣模式中两个值得思考
第三届中国与北欧妇女社会性别学术研讨会图片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