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法律电影中的陪审团——以电影《十二怒汉》为例.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法律电影中的陪审团——以美国版《十二怒汉》为例对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争议也很多。它在美国的司法制度中看上去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陪审员随机抽样,来的人五花八门,人种肤色各异,有业无业不论,知识文化不论。在美国,最强大的就是法律队伍了,为什么偏偏要找一帮“外行”来做“法官之上的法官”呢?电影通过艺术的夸张,表现了一个极端的情况下,陪审团制度以及合理怀疑制度对法律正义的救赎,体现了它们在司法制度中的珍贵。一、电影简介《十二怒汉》是一个通篇几乎只有一个场景的电影:十二个陪审团成员在一间休息室内讨论决定一桩谋杀案是否成立。谋杀案的被告是一个18岁的孩子,死者是他的父亲。12位陪审团成员必须讨论出一致意见:孩子的谋杀罪名成不成立。如果成立,孩子将被送上电椅执行死刑。如果不成立,那么不成立的理由必须基于对整个审判的推理、问询、证据、证言或程序产生的“合理怀疑”。由于人证、物证齐全,一开始十二个人中有十一个人斩钉截铁地认定孩子有罪,只有亨利•方达扮演的建筑师觉得此案有蹊跷之处。而电影的结局是,十二个人全部判定孩子无罪。电影最让人称道的是,在局促空间内运用镜头和推理营造出张力十足的压迫感,随着案件推理的进行,剧情层层推进至高潮,节奏紧凑、张力十足。从1:11到12:0的逆转胜利,让人们审视司法程序表象下真正的法理公义,每个公民如何尊重自己手中的法律所赋予的权利,维护法律的本质和初衷——不分阶级和偏见的公平正义。二、电影分析在电影中,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背景和个性,这只是平面的;纵面上,他们是有节奏、有层次、有侧重、有步骤地展示出来:一段新的案件分析引发了新的一个性格展示,新的性格展示又引起了新的争论,新的争论又引发了新的投票,新的投票结果又提出新的案件疑点……电影就是通过性格展示——案件信息同步揭示,最终,线索全部明朗,证据全部推翻,性格全部展示。将如此复杂而又丰富的内容表现得如此清晰自然,也是《十二怒汉》经典之所在。(一)从人物的角度电影开始确立了一名主持者,然后让这主持者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每个人都按照陪审团的编号入座。这个不起眼的宣布,是整个叙事的基石。《十二怒汉》让我们在极短时间内记住每个人的方式,就是这十二个人的位置,哪怕因剧情需要人会走来走去,隔一段时间也一定会让他们重新回来入座,不断强化印象。这个简单、有效的办法,让场景单一的劣势变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1)有罪阵营长桌二点方向:3号陪审员,中年人,大嗓门,火爆脾气,自己开了一家通讯公司。骄傲,自负,但是稍欠逻辑。因为与自己儿子闹翻,断绝了父子关系,带着对年轻一代的仇恨来看待这个弑父案件,所以他是站在“有罪”立场的最后、且最顽固的人。作为一个富有经验的陪审员,他在陪审时做了相当详尽的笔记,因此他也是第一个罗列案件信息的人,主要是老人和妇女两位证人的证词,于是我们知道了被告有多么不利:老人不仅听见了他与父亲的争吵,而且目击了儿子夺路而逃;妇女同时在街对面目击了凶杀的全过程。3号陪审员的信息,让我们基本上也站在了“有罪”这一边。3号不太懂得说话,尤其是好几次说漏嘴,自摆乌龙的台词倒凸显了他可恶外表下的可爱一面。长桌三点方向:4号陪审员。如果说3号是最顽固的“BOSS”,那么4号真的是最厉害的“BOSS”。4号角色塑造得十分成功。身为投资经纪人,他有最自信的立场,最严谨的表达、最清晰的逻辑、最客观的立场、最稳

法律电影中的陪审团——以电影《十二怒汉》为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xwziyou9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06-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