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结构指标
现金流即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是现代理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即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这三个方面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业现金流量的总体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反映了在不依靠外部融资的情况下企业通过自身经营活动获得现金的能力;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在投资活动中所发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则代表了企业筹集资金及筹资成本的有关情况。
通过对现金流指标分析可以得出企业未来获取或支付现金的能力,从而帮助投资者分析企业未来股价的走势、股利的分配,以及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实用信息。其中现金流量结构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内部结构三个部分。
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该指标估测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其标杆临界点值为1。当比率大于1,表明企业总体上对各种现金支付需要是有保障的;否则相反。
经营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流入量÷经营现金流出量
该指标估测现金流量主体结构的稳健与安全性,其标杆临界点值为1。当比率大于1,表明企业有着良好的主体现金支付保障能力;反之,该比率长期小于1,意味着企业缺乏足够的现金维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其收益质量低下,经营现金流入匮乏,甚至处于过度经营的危险状态,长期处于此状况,将面临破产危险。
经营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流入量÷总现金流入量
该指标说明企业一定时期现金流入量的构成状况,在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简单地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只能说明其结构变化,但如果该比率持续地下降,有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危机。
通过对现金流量结构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现金流入量的具体来源和现金流出量的具体去向,从而更好地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同时,将其与历史和同行业比较,可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财务危机。其中,经营现金流量比率这一比率最为重要。该比率反映了企业靠自身经营活动所获现金满足其正常经营活动所需现金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和获利能力的强弱。
定义
现金流量(Cash Flow)管理是现代企业理财活动的一项重要职能,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量管理体系,是确保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现金流量是现代理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即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例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固定资产、收回投资、借入资金等,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购建固定资产、现金投资、偿还债务等,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出。衡量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资产的变现能力等,现金流量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工程经济中的现金流量是拟建项目在整个项目计算期内各个时点上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入、流出以及流入和流出的差额(又称净现金流量)。现金流量一般以计息周期(年、季、月等)为时间量的单位,用现金流量图或现金流量表来表示。
内容
初始流量
初始现金流量是指开始投资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一般包括如下的几个部分:
⑴固定资产上的投资。包括固定资产的购入或建造成本、运输成本和安装成本等。
⑵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包括对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现金等流动资产上的投资。
⑶其他投资费用。指与长期投资有关的职工培训费、谈判费、注册费用等。
⑷原有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更新时原有固定资产的变卖所得的现金收入。
营业流量
营业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在其寿命周期内由于生产经营所带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这种现金流量一般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这里现金流入一般是指营业现金收入。现金流出是指营业现金支出和交纳的税金。如果一个投资项目的每年销售收入等于营业现金收入。付现成本(指不包括折旧等非付现的成本)等于营业现金支出,那么,年营业现金净流量(简记为NCF)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每年净现金流量(NCF)= 营业收入一付现成本一所得税或每年净现金流量(NCF)= 净利十折旧或每年净现金流量(NCF)= 营业收入×(1-所得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折旧×所得税率
终结流量
终结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完结时所发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
⑴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或变价收入。
⑵原
现金流结构指标及定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