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模式的信息技术教学初探.doc基于PBL模式的信息技术教学初探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点多,实践性强,更新速度快。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与发展。现代计算机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问题式的学习过程(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是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它把学习内容设置到真实的操作环境当中,强调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将实际问题的解决作为最终目标。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PBL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陈旧的教育思想,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深层次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主要目的。一、PBL教学模式分析基于问题式的学习过程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与“教”的基本思想,是一种以实际问题为操作内容的和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主要目标的学习过程。在提高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意识方面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同。PBL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围绕具体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和研究活动。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现实问题目标为核心,以分组讨论为主要形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环节操作能力与自我思考分析过程,目的是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挖掘出相关的隐性知识,并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学生、教师和现实问题是PBL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学生是问题的参与者和解决者,是负有责任的自我发展的学习主体,并具备一定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教师是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时的指引者,与传统教学不同,在PBL实施过程中教师并不以讲授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通过组织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逐步构建探究性、开放式的学习环境。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动机是教师组织课程建设的核心,这些问题与真实环境联系十分紧密,没有固定的标准与答案,通过这些问题的构建来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构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二、PBL模式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PBL作为一种蕴涵着先进教学理念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热情。将PBL教学法应用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建构,提高计算机专业素养,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BL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归纳为以下环节。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问题情境设计的依据。教师在设计实际问题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构建恰当的问题情境,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程度、难点和误区,顺应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来解决问题,以便能够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分组讨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PBL教学模式不仅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积极思维。同时,教师要对设置好的问题和学生共同进行讨论,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在学生不明确具体任务和内容的时候,起到启发、指导、明确目标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可以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样不仅能够对基本的知识点有所加深和巩固,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实际问题的真实性和复杂性,在PBL教学模式中通常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各个小组可共同努力完成
基于PBL模式的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