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心脏骤停的抢救流程
麻醉科刘勤俭
呼吸心跳骤停是手术过程中最严重的意外,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延误时间将影响抢救治疗效果。
手术室护士要动作迅速,立即协助医师进行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操作。
复苏术是以心脏按压形式暂时维持人工循环,以人工呼吸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建立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恢复全身血氧供应,防止脑缺氧的发生和发展,促使脑功能的恢复。
安全时限
时间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5分钟即可遭受不可逆的损伤。心跳骤停后4分钟内即开始初始复苏,8分钟内开始后期复苏,其恢复出院率最高。
环境温度、病人机体状况、原发疾病等情况不同,时限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切不可生搬硬套。心跳停止时间是从心跳骤停起至开始实施有效CPR止。
心脏骤停的原因
患者本身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因手术时处于应激状态而更易发生,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血容量不足、休克等术前未能纠正。
如麻药过量、呼吸梗阻、麻醉机故障、钠石灰失效、通气不足等。
心脏、胸腔内手术直接刺激心脏、牵拉心肌、刺激胆囊颈或胆总管引起的眼、心、胆反射刺激迷走神经反射。
大量快速输库血可因冷血快速输注使心肌温度下降,且因库血中血钾过高可产生一过性高钾。
抢救程序
心肺脑复苏全过程简写为CPCR。
在CPCR全过程中循环恢复是前提,呼吸恢复是必要条件,有此基础才有脑复苏的可能。
CPCR分为三个阶段九个步骤。九个步骤按英文字母 A、B、C、D、E、F、G、H、I顺序排列。
抢救配合
一般措施
心脑肺复苏术
一般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人工呼吸。
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若穿刺困难,立即协助医生做中心静脉置管或静脉切开。
严格医嘱用药,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次后方可执行。加药用的注射器,用标签纸注明药品名称以防止配伍禁忌;液体包装袋,应在其表面注明内含药名、剂量,以便控制输液速度;药袋、安瓿等需保留至抢救停止,以便查对和统计。
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
备好灭菌的除颤器极板。
连接吸引器,协助安装呼吸机、除颤器等。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随时配合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工作。
固定患者,上好约束带,防止坠床。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变化及出血量、输入量、尿量,并详细记录。
具有爱伤观念,一切操作应轻、稳,防止粗暴,避免在抢救中并发其他损伤。
及时、准确地留取各种标本。注意为患者保暖及戴冰帽或头部冰敷。
心脑肺复苏术
胸外心脏按压
开胸按压
药物
脑复苏
开胸按压
心脏停跳10分钟以上,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佳即施行开胸。
直接倒入消毒剂于患者皮肤上,切开左胸4~5肋间隙(前起胸骨左缘旁开两指,后止于腋中线),以右手伸进胸腔,拇指及大鱼际肌在前,余4指在后的心包外按压,或可双手一前一后按压,然后切开心包按压,频率为80次/min,同时于左心尖无血管区行心内注射(~1mg或更加大量)或除颤。须仔细止血,待心律、血压稳定后关胸并闭式引流。
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胸骨下1/3处。
按压深度,成人4~5cm,~,~。
成人80~100次/min,儿童100次/min,婴儿≥120次/min。成人一人施救时,按压15次,吹气2口;二人施救时,按压5次,由另一人吹一口气。儿童、婴儿按压5次,吹气1次。~。
按压同时常规用肾上腺素,首次剂量2~5mg,可明显提高平均动脉压和舒张压,有自发性呼吸。
有效指征:每次按压下可感觉脉动;瞳孔缩小;胸部有起伏;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患者手脚会动,有吞咽动作,重获心跳。
心脏骤停抢救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