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第一节二元结构理论与城市化城乡二元结构,是指维持城市现代工业和农村传统农业二元经济形态,以及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相互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制度结构。破除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并以农村人口转移推动城市化。一、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结构理论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等二元结构理论。二、城市与城市体系(一)城市的形成:农业驱动机制、工业驱动机制、比较优势与贸易驱动;(二)城市体系:城市体系决定、城市规模分布;三、城市化动因与机制(一)农业剩余的驱动机制;(二)共享中间投入品的驱动机制;(三)共享劳动力储备的驱动机制;(四)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驱动机制;(五)知识溢出效应的驱动机制第二节乡村经济与贫困一、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与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发达、规模经营为主的发达国家乡村经济相比,发展中国家乡村经济主要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其商品化、市场化的程度远不如城镇高,主要特征:(一)经济结构单一,农业技术进步缓慢;(二)生产要素供给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三)乡村经济具有显著的生存性和自然性特征。二、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一)乡村土地市场的完善有利于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乡村土地市场特征:地域性强;竞争不充分;供给滞后;供给弹性较小;低效率性;政府管制较严。我国乡村土地制度基本特征:城乡分异的土地制度,城市市区土地属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二)乡村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运转状况对乡村的生产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乡村劳动力市场特征:以自我雇用为主,让渡自身劳动力受到农业生产的影响;工资水平难以确定,工资价格信号机制不灵敏;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均衡,劳动产品市场化程度不足;劳动的组织形式多样,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最为普遍。三、乡村金融市场与公共服务(一)乡村金融通过资金筹集配置,支持乡村经济发展。乡村金融市场特点:基本生活资金需求、生产资金需求和一般经营资金需求;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金融稳定性差;市场垄断程度高;资本市场建设落后,融资能力低;服务于乡村经济,服务于农户。(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生产性、公共事业性、公益基础性、公共安全性服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很大的差距;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严重不平衡;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差距悬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才能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第二节四、乡村贫困问题贫困问题是关系民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消除乡村地区贫困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长期性课题,发展中国家乡村地区贫困正逐渐转向多维贫困。(一)乡村贫困特征:自然条件差致使贫困;贫困地区经济造血能力不足;科技水平低,农民文化素质差。(二)我国的反贫困战略的特征:扶贫反贫困已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的阶段进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扶贫主要任务,从过去解决温饱问题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扶贫战略与区际协调发展战略密切衔接起来,选择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三)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强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第三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城乡统筹的内涵城乡统筹就是指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打破城乡之间的界限,实现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二、城乡统筹的主要模式(一)城市工业导向人口迁移的城乡联系模式;(二)发展小城镇的城乡联系模式;(三)综合发展农村的城乡联系模式。三、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和策略(一)建设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推进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建设;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思考题1什么是城乡二元结构?为什么会形成城乡二元结构?2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城镇化与工业化有什么内在联系?3如何决定城镇体系和城市规模分布?4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具有何种特点?5乡村金融市场和公共服务有何特点?我国反贫困战略的特点是什么?6城乡统筹的内涵是什么?城乡统筹模式有哪些?7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策略是什么?第八章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可持续发展内涵
马工程网站修改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