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明清时期陕商与粤商的比较及其现代启示
姓名:王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经济史
指导教师:李刚
20080612
摘要明清时期,产生了以长途贩运为主业、以乡土亲缘关系为纽带、以地域性为同时也创造了不同的商业文化。然而在商品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粤商最终走向了近代化,而陕商最终走向了没落。比较研究这两大商帮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对我们今天发展商品经济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从陕商与粤商经营环境的对比出发,以实证研究、比较历史研究等方法分析了这两大商帮在不同地域文化和区域经济政策下的产生与发展,并从经营模明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和区域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以此为据,说明陕西应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政策机遇,从改善交通状况、商业环境等入手,积极改变人们对商业的传统思维和传统经营理念,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商业模式,拓展融资渠道以及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理念。关键词:陕商粤商比较特点的商人集团,这就是地域商帮。明清之际的陕商和粤商是当时十大商帮中有影响的商帮,他们分别在农耕经济与海洋经济的背景下,取得了明显的商业成就,式、经营范围、资本流向及商帮衰落几个方面将陕商与粤商进行了对比,旨在说
髀历史背景明清是中国商品经济萌芽并且初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商业繁荣,进一步关系为纽带的商业集团——商帮应运而生。商帮不仅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同时加强了不同区域纳唐访骋缀臀幕涣鳎俳松唐肪玫姆⒄埂U庖皇逼诒冉从明代开始,各大商帮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及经济政策下,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有着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因此经商成为人稠地狭的徽州地区人们谋生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食盐丌中政策下,陕商、晋商迅速成长,陕商出于明政府的茶马贸易、甚至当军队粮饷筹措不及之时还慷慨解囊相助,清中后期山西票号的发展更是与与内陆商人发展不同的是沿海商帮,他们大都凭借便利的交通进行海上贸易中宁波是海上交通要津,而浙江十一府,大都富饶,多产丝绸、棉布及鱼盐,为术者多”∞,使浙人弃农从商、弃儒从商成为普遍的现象,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浙江就己形成了龙游、宁波两人商帮;闽南地处山区,土地贫来,进入明清以后,闽商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海内外贸易活动,为闽商集团的形成苏商也在外来思想的影响下,进军民族工业,在清木“实业救国”中体现出相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国内商业发达地区,以长途贩运为主业、以乡土亲缘著名的商帮有徽商、陕商、晋商、浙商、闽商、粤商、苏商等十大商帮。发展。徽州自然资源丰富,手工业制品种类繁多,以新安江为蕾的纵横水系极大地便利了徽商的商品运输,再加上南宋时期迁都江南,毗邻南宋都城临安,徽商棉布征实、布马贸易,以及清代在屡次平定西域战争中所实行的“随军贸易”政策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晋商在清军人关以后,为清王朝的军事活动筹集有关物资,清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谋取利润。浙江东有大海,北有运河,境内河网繁密,陆路、海路交通便利,其浙商对外交流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然而“两浙民众地狭,故务本者少,而事瘠,“漳泉诸府,负山环海,簧倜穸啵雒撞环竺袷场雹纾嗣侵荒艹鲅竽鄙唐宋时期就有闽人沿“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将家乡的丝绸、药材、手工艺品等销往世界各国,元代时闽人已根据经商需求开始定居异国他邦,拓展商贸往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广东由于背倚五岭,三面环海,省内河道星罗密布,交通便利,再加上明清时期广东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专业化农业区的扩人和增加,以及“一口通商”的特殊对外贸易政策,尤其促进了粤商的发展;苏商始于春秋的陶朱公,隋、唐、宋、元时期,大运河的丌凿促进了江苏地区商业经济的发展,扬州成了当时的商业中心,时人说“商贾如织,扬一益二”,近代五口通商后,睹魈婧槲涫德肌肪硪话倬臝‘六。圆连横:《台湾通史》卷二涛裼∈楣荩
文献回顾及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内陆商帮与沿海商帮在明清时期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却在不同的地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转型的过程中保存了实力,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而且在衰弱几乎无一例外地走向了衰落。商帮最大的特点就是强烈的地域性。在明清之际的诸多商帮中,陕商与粤商经济仍然落后于沿海地区。而新粤商的成功,再一次印证了地域文化和区域经济政策是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历史的选择就是现实的选择。在这一背景下,比较研究历史上这两大商帮的借鉴意义。通过这一对比,可以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发展社会经济必须从现实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努力探索适宜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商人、市场的概念,并出现了早期的社会分工。《春秋毂梁传》中记载:“古者有四民,有士民诱、有商民,早出现的商品交易市场现象:“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的实力。环境,不同的经济政策以及文
明清时期陕商与粤商的比较及其现代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