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定义:
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作用,主治痰证的药物,
称为化痰药。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主治咳
喘证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
概述
※痰证概要
肝经
形
二、性能特点:
苦、甘、咸、辛;主归肺经,部分归脾经。
三、功效:
祛痰〔消痰、化痰、涤痰、滑痰、坠痰〕
止咳平喘(宣肺、降气、清肺、润肺、纳气)
四、分类:
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止咳平喘药。
概述
五、适应症:
——痰证
——咳嗽、喘息
六、配伍:
+健脾;
+理气。
概述
七、使用注意:
1、咳嗽咯血者——慎用温燥性强者;
2、麻疹初起之咳嗽——慎用收敛及温燥性药物。
3、咳嗽而邪气甚者,不宜单纯用止咳平喘药,
以免“闭门留寇”。
概述
第一节温化寒痰药
一、性能特点:
辛苦温燥,性偏燥烈辛散。
二、功效:
温肺散寒、燥湿化痰。
三、适应症:
寒痰、湿痰。
四、配伍:
常配健脾药、行气药同用。
温化寒痰药
Ⅰ半夏
来源: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
炮制:姜半夏(姜、白矾);清半夏(白矾);法半夏
(甘草、石灰);半夏曲(面粉、姜汁发酵);竹沥半夏
(竹沥、姜汁)。
【性能】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
1、湿痰、寒痰证——尤为湿痰要药;配清肺之品,也
可用于热痰。
2、胃气上逆的呕吐——宜于胃寒、痰饮呕吐;常配生
姜同用;配清胃热药,也可用于胃热呕吐;配伍后可用之
妊娠呕吐——本品为中枢性镇吐药。
3、心胸痞满、结胸、梅核气等。
4、瘰疬瘿瘤、痈疽、毒蛇咬伤等——生品外用居多。
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