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古代曲靖的辉煌曲靖在中央王朝建立郡县行政区域之前的名称叫什么,现已无从考证,有史可查和有据可考的名称出现于公元前109年,即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刘彻“以兵临滇。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朝廷在其地置益州郡,下辖24县。其中曲靖首次被中央王朝命名为“味县”,治所在今天的曲靖。这是曲靖行政建制的开始。 1997年9月出版的《曲靖地区志》共五卷,其第一卷第9页写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塞统一全国后,即派常頞修通‘西南夷’道路,从焚道(今宜宾)至建宁(曲靖)”。这一叙述有可能使人产生公元前221年即有建宁这一地名的误解。实际上“建宁”一名,是在诸葛亮平定南中地区后才出现的。 “建宁一名的出现,可查考年代是公元225年。当时,南中地区(△滇、贵两省及川南一带)的大姓和夷帅倒戈反蜀。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北伐中原的大业能顺利进行,就必须先解除南中反叛的后顾之忧。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三月,诸葛亮率军从今四川成都出发,兵分三路,征讨南中。诸葛亮了解到孟获在南中地区为夷、汉所服,因而率兵马“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追击孟获。在交战中,诸葛亮采纳马谡建议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攻心”战略,多次生擒孟获后,又释放让其再战。最后,孟获心悦诚服地发出“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的誓言,南中地区遂得以平静安宁。 南中平定后,为了加强对南中地区的统治,诸葛亮采取了一系列调整南中地区统治机构的措施。首先,是增加南中地区郡县的数量,改原有4郡为7郡,并增设若干新县,使南中地区进一步郡县化,以加强蜀国对南中地区的统治。其次,把益州郡的名称废除,改称为“建宁郡”,并将建宁郡的郡治从今晋宁县迁移设置在今曲靖,调整了其管辖区域。同时,又将统率南中的廉降都督的治所,从南昌县(今镇雄县境)移到今曲靖,以管辖当时的“南中七郡”。这一切措施,使蜀汉政权在南中地区的统治更加严密。廉降都督移治曲靖管辖“南中七郡”这一事,提高了建宁郡在整个云南的地位,是曲靖成为南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开端和标志,曲靖因此成为古代云南地区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扫平滇国,设置郡县,始有味县(即今曲靖),属益州郡,历经两汉未改变。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六月到达味县,改益州郡为建宁郡,郡治由滇池县移到了味县,并以庲降都督“统摄”南中七郡,其后庲降都督马忠以味县为永久驻地。 公元265年,晋朝建立,晋武帝考虑到辖有今日西南川、渝、滇、黔四省市的益州实在是太大了,治理起来很不方便,于是于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分益州的南中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另外设立宁州,以南中都督驻地建宁郡味县为宁州的州治,从此味县(治所在今西山三岔)成为了中原王朝对云南大地进行统治的第一个首府。 天监十四年(515年),北魏夺取了梁朝的益州,并招徕南中,实际控制宁州的爨氏家族马上投效,于是爨云被任命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宁州刺史同乐县侯”。由于当时还有一个宁州(在彭元郡,今甘肃宁县),因此改梁朝归附的宁州为南宁州,南宁州之名一直使用到唐朝。 唐朝建立,在今滇东北昭通地区置曲州和靖州。《新唐书》卷四十三下《地理志七下羁縻州》:靖州:析协州置。县二:靖川
古代曲靖的辉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