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全省生态环境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州)环保局、兰州新区环保局、甘肃矿区环保局,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对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系列部署要求,我厅制定了《全省生态环境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甘肃省生态环境厅2018年11月14日全省生态环境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全省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行政职能转变,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特制定本方案。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省委、省政府开展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活动为契机,以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依法监管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全省生态环境领域行政职能转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二)工作目标2018年,省、市、县生态环境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80%;2019年,进一步巩固提升改革成果,省、市、县生态环境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90%,达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2020年,政务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营商环境更加公平透明。(三),优化再造流程。坚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将生态环境部门职能转变与优化营商环境有机结合,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提升各类市场主体对我省营商环境满意度,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突出问题。以外省先进经验模式为标杆,在不断学习、比较、借鉴中提升优化政务服务,着力在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投产运营、升级改造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对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及时制修订“放管服”改革配套制度,探索形成适合经济发展的环境执法监管模式,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二、重点任务(一)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做好机构改革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的划入整合和取消下放工作,最大程度服务企业需求,最大限度减少审批许可,把基层切实需要且能够承接的事项全部下放,做到精准放权、协同放权,管理重心下移。严禁增设或变相增设无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许可事项,严格按照《甘肃省行政许可事项通用目录》实行行政许可目录化管理,实现“目录之外无审批”。责任单位:政法处牵头,环评处、固化处、核安全处及各市(州)环保局负责落实。完成时限:持续推进。(二)推行标准化政务服务。以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为重点,推动实现省、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同一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相统一。提高审批效率,改进服务水平,实现行政审批办结“零超时”。推进办事要件和办事指南标准化、规范化,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条件、申请材料、中介服务、办理流程等信息要素,促进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建立一体化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流程。责任单位:政法处牵头,环评处、固化处、核安全处、科技标准处及各市(州)环保局负责落实。完成时限:持续推进。(三)大力推进“互联网+环保政务服务”。整合现有行政审批业务系统与甘肃政务服务网实现对接,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依托甘肃政务服务网在线办理,提示、引导、帮助群众通过甘肃政务服务网在线申报资料,实行并联审批、容缺预审、帮办代办、在线咨询、资料收寄等工作机制和操作流程,尽快实现“最多跑一次”审批。责任单位:政法处牵头,环评处、固化处、核安全处、科技标准处、省环境信息中心及各市(州)环保局负责落实。完成时限:持续推进。(四)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进一步压缩审批申请材料,对无法律法规依据以及可以通过法定证照、书面承诺、信息共享查询办理的证明事项或申请材料一律取消。对保留的证明事项或申请材料实行清单式管理。凡未纳入清单的一律不得要求办事群众提供,对已保留和取消的证明事项清单通过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开。不得擅自增设证明环节,确需在法律法规规定外设立的证明事项,经本单位法制部门审核后,按有关要求报司法行政部门核准。责任单位:政法处牵头,环评处、固化处、核安全处、科技标准处及各市(州)环保局负责落实。完成时限:持续推进。(五)全面推广环评改革试点经验。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放管服”改革的意见》,积极在全省推广张掖“差别化准入+分类管理+分级别审批”和环评审批服务平台建设等环评改革试点经验,建立网上审批、网上服务、网上监管系统,推动实现省、市、县环评审批联网并行,构建上下协同、联动协作的环评管理新格局。责任单位:环评
全生态环境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