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我为峰----华福奎和他的湖北鑫银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纪略华福奎,男,1952年7月出生,湖北竹山县人,汉族,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河南焦作工学院,大学本科学历;1989年取得采矿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2000年华中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任湖北鑫银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白银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十堰市劳动模范。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完成利税总额近千万元,职工人均收入过3万元,已经提前达到小康标准;公司被评为国家有色系统改革开放30周年“先进集体”;十堰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竹山县“十佳纳税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翻开鑫银公司的发展史,每一页都折射出华福奎同志的智慧和胆略,折射出他的奋斗和艰辛,折射出他的困惑与欣喜。他是36岁进银矿的,至今已经满20年,把一生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片土地,把欢乐和潇洒展示给世人,把痛苦和寂寞留给自己。但为了这一翻事业,他无怨无悔。一次创业挽狂澜(1988-1997)1988年正当湖北银矿基本建设的关键时期,时任竹山县人民政府最年轻副县长的他,受组织委派出任湖北银矿矿长。当时的大环境是国家开始治理通货膨胀,紧缩银根;小环境是基本建设资金枯竭,管理混乱,帮派林立,错综复杂。面对这样一个乱摊子,他没有急于伸手筹措资金,而是以他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管理特长,提出了初步设计的修改方案,砍掉了一批不切合实际的工程项目,将有限的建设资金用在刀刃上;实行工程项目招标业主负责制,修正了原“交钥匙”的基本建设外包方案;在筹措资金上,他先后两次提出调整追加投资,从1988年他上任时的3800万元投资,到1993年基本建设竣工,建成采、选、冶的联合企业,累计完成投资8700万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湖北银矿在他的带领下渡过了基本建设的艰难,紧接着又陷入了债务的重重包围之中。随着宏观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开始进入体制转轨,机制创新的新阶段。过去一直由国家直接控制的贵金属产业,逐步转变为市场调节的市场行为。1993年湖北银矿全面竣工结算后的8700万元投资全额转为企业负债,开业投产之日,即是濒临破产的危机之时,按当时的银行利率,湖北银矿每年应该支付的财务费用高达六、七百万元,职工的基本保险几年没交一分钱,人均300多元的工资难以按时发放,企业几乎到了揭不开锅的状态。回首往事,不合理的债务负担压得这个年轻的矿山濒临破产,也压得他痛苦不堪。为此他曾向县银行的一个科长求情,他曾担心银矿就此夭折而流泪。即使在这样严酷的形势面前,他也没有动摇坚持下去的信念,相信改革终会打破坚冰,企业终会有所发展。1997年湖北银矿挤进国家兼并优资计划,至2003年底,湖北银矿已经如期完成了国家的优资计划,5年还了近6000万元的债务。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革顺利启动,1997年,湖北银矿通过资产重组,成立十堰鑫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优化债务2700万元。2002年又整体变更为湖北鑫银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改革和资产经营,鑫银公司进入一个快速成长的新阶段。二次创业大调整(1998-2007)1998年是鑫银公司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实现了由封闭的山村向信息、市场、人才、资金相对密集的区域中心城市十堰市的大转移。在战略转移的问题上,他顶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他力排众议,
山高我为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