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热
Q热(q fever)是Q热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牛、绵羊、犬、马等家畜,呼吸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与病畜密切接触,饮用含病毒的奶或被污染的水等无法可致病。对人可引起一种急性的有时是严重的疾病,其特点是突然发生,剧烈头痛、高热,并常呈现间质性的非典型肺炎。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病原: 立克次体(Rickettsia)
立克次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以节肢动物为媒介进行传播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多是人兽共患病的病原
寄生或储存在节肢动物体内,以其为传播媒介
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多球杆状,革兰阴性
主要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有交叉抗原
专性活细胞寄生,二分裂繁殖
抗生素敏感,磺胺禁用
感染人重要病原性立克次体
普氏立克次体——流行性斑疹伤寒
传播媒介:人虱
传播方式:虱→人→虱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地方性斑疹伤寒
传播媒介:鼠蚤
传播方式:鼠→鼠蚤→人
恙虫病立克次体——恙虫病
传播媒介:恙螨
传播方式:鼠→恙螨→人
贝纳柯克斯体——Q热
传播媒介:蜱
传播方式:动物→蜱→动物→接触→人
汉赛巴通体——猫抓病
传播方式:猫→接触→人
立克次体
疾病
传染源
传播媒介
传播方式
普氏立克次体
流行性斑疹伤寒
患者
人虱
人虱
人人皮肤擦伤
人虱排粪气溶胶呼吸道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地方性斑疹伤寒
啮齿类动物
鼠蚤
人虱
鼠人虱
鼠蚤鼠蚤人人
鼠叮咬人虱
恙虫病立克次体
恙虫病
啮齿类动物
恙螨
啮齿类
恙螨恙螨人
啮齿类
Q热柯克斯体
Q热
家畜
蜱
家畜排出体外人
蜱蜱
家畜
汉赛巴通体
猫抓病
猫
抓伤人
蚤粪
叮咬
直接接触
呼吸道
消化道
排泄物/乳汁
伤口、抓伤处
伯纳特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基本特征:
具有滤过性
多在宿主细胞空泡内繁殖
不含有与变形杆菌X株起交叉反应的X凝集原
对实验室动物一般不显急性中毒反应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在干燥沙土中4~6℃可存活7~9个月,-56℃能活数年,加热60~70℃30~60分钟才能灭活。
抗原分为二相。初次从动物或壁虱分离的立克次体具Ⅰ相抗原(表面抗原,毒力抗原)
经鸡胚卵黄囊多次传代后成为Ⅱ相抗原(毒力减低),但经动物或蜱传代后又可逆转为Ⅰ相抗原。
两相抗原在补体结合试验、凝集试验、吞噬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及免疫荧光试验的反应性均有差别。
感染方式
节肢动物叮咬
气溶胶
经口
接触
致病物质
磷脂酶A 溶解宿主细胞膜或吞噬体膜
内毒素(脂多糖)
致病性
人兽共患病--q热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