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和她的词摘要:“一代词宗”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她一生的大多数时光是在颠沛流离当中度过的,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依的凄凉……纵观她的词作,我们便可了解她一生的起伏。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不单单是一名柔弱的女子,更有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前期的幸福美好李清照出身名门,她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早年在欢乐中度过。那首《如梦令》充满了青春和浪漫的气息,读来总是让人沉醉不已。“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郊游后的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这首词不事雕琢,自然之美溢于言表。“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知否,影视绿肥红瘦。”词人以“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词人以花自喻,感叹自己的青春易逝,伤感之情油然而生。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段恩爱生活给她的创作平添了不少的佳词诗句,而其中尤以相思之诗最美。“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与丈夫分别后,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她希望家书能早日送到丈夫手中,让丈夫明白她深深的思念。这首词形象的表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深切思念,更给人无限的遐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创造出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每每读到这一句,总是忍不住感叹那是多么深切的思念才让她写出这样的诗句。总结起来,李清照前期的词还是以写悠闲生活为主。从她前期的词句中,我们很容易地就感受到李清照对幸福生活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赵明诚的深深的爱恋。与赵分隔两地之后,李清照饱尝相思相思之苦……后期的凄惨悲凉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李清照有叹于宋王朝的软弱无能,但作为一名女子,她却毫无报国之力。她只能用她的笔来抒发内心的愤懑与愁苦。南渡之时,她留下了那千古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何等的豪迈!一个女子,能写出如此的词句,这是何等的豪迈!李清照是爱国的,她有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巾帼不让须眉,可惜她是女子,在那个时代,女子是没有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机会的,我也只能用她空怀爱国之心来形容了。在这首词中,李清照表达了对无能的宋王朝的痛恨以及对国破家亡的无奈之情,凄凉悲伤之感溢于言表。更糟糕的是,赵明诚不幸因病去世,只留下了孤苦伶仃的李清照,这是何等的打击啊。为了保护丈夫留下的半生珍藏,李清照开始了流亡生活,可最终还是被战火摧毁了大半。“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夫君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
浅析李清照和她的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