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忠孝文化节方案.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前  言悠悠华夏,泱泱大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缔造了灿烂的文明。从三皇五帝至今,中国历来就是文明大国,礼仪之邦,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给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光辉灿烂的思想、绵亘不绝的历史、深邃玄奥的智慧,哺育滋养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儿女子孙,并且影响波及了世界各地。清明节,古称为寒食节,因纪念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而来。集忠孝为一身,而使斯地称为"介休";因绵延千古,而使斯山称为"绵山".以一人而传世,以一地而全国,以一文化而世界,构成了绵山独有的文化财富,应大力弘扬之。 2008年,清明节正式明确为国家法定假日。值此之际,举办相应的活动,缅怀先烈,表彰忠于国家、孝顺老人的各界人士,挖掘传统文化,创造新的忠孝文化,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的需要。为此,清明时节在中国文化的发源地山西省介休市绵山举办中国忠孝文化节,是一大善举。第一部分:指导思想与活动要求一、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按照上述指导思想,要做到传统文化,现代解读;传统资源,现代创造;传统风俗,现代弘扬。以弘扬忠孝文化作为活动主题,以改良风俗作为活动起点,以表彰忠孝人士作为活动主要内容。二、忠孝文化中国传统文明属于伦理文化,其伦理的核心就是忠孝人伦,也就是忠孝为本的思想。按忠、孝、仁、信、礼、义、廉、耻;按慈、俭、温、良、敬、让、谦、和而为之,即善人也。忠孝是古代中国从上到下,君民共同遵循的社会共识,"孝"是维系以家为生产单位的家长制的最高原则。"忠"则是团结多民族共同效力中央政权的稳固剂。忠孝原则贯传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尚书》的《罔命篇》曰:"小大之臣,咸怀忠良。"《伊训篇》曰:"为下克忠。"《论语。八佾》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为政》云:"使民敬,忠以劝。"《春秋左氏传》僖公九年云:"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这些当是最早记载"忠"的文献。讲的都是臣民必须对国君尽责效忠的义务。故《说文解字》曰:"忠,敬也,尽心曰忠。" 中天下",国是家的扩展,忠是孝的放大。中国文化对家庭教育来讲,素来就有"以忠孝传家",这与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相关,西汉以后,魏晋时代正式提倡以"孝道治天下",以后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都是。从这个意义来说,什么是真正的孝呢?它不仅是对父母,还要扩充为"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人,谓之大孝。为政的人以孝子之心来为政,也就是所讲公务员是人民公仆的道理。所以唐宋以后的论调"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一个人能爱父母、爱家庭、爱社会,也一定会爱祖国,假如连基本的爱心都没有,他还会对国家民族尽忠职守吗?因此:从政之人,对天下要负公道的责任,视天下人为父母,那是真忠孝,我们要提倡发扬这样的忠孝。在家为孝,在外为忠,做人唯诚,做事唯信。忠祖国、孝父母、为社会贡献、为人民服务、恪尽本职、忠于职守、孝敬老人、爱护孩子、互敬互爱、无私奉献,这也是我们重新探询忠孝文化的本意所在。介子推的典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首推山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那么,如果要寻找中国忠孝礼义文化的典型代表,非绵山莫属,这里有一个很久远的史实。晋公子重耳避难逃亡时,介子推是随行五人之一。期间,风餐露宿,饥寒交迫,重耳无粮被困,介子推割下自己的肉供奉重耳,如此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后来重耳返回晋国,立为晋君。赏从亡者未至介子推,介子推没有主动请赏,也看不惯那些人争功邀赏的丑态,就一走了之。后来重耳想起介之推,要封赏他,却被谢绝,如此再三,介之推只好带母亲到绵山上隐居起来,重耳一路打听找到绵山,茫茫绵山,寻找不到介之推。等待数月、数年,介子推终不言禄。重耳感慨万分,于是封绵山为介山。就这样,绵山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也是唯一以人为名的名山。当地人在介子推仙逝的那天禁火,只吃冷食,成为我们后人的寒食节。后来晋文公率众大臣到绵山祭奠介子推,看到满山坡上葱葱绿色,柳树死而复活,以为是介子推转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百姓家门上插柳枝,扫墓栽种柳

忠孝文化节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1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