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服务。二、教材分析:《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该童话讲述了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三个小伙伴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故事告诉孩子们“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课文形象活泼,语言简洁,插图生动传神,富有儿童情趣。三、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懂课文。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兴趣地合作表演好这个故事。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明白“同心协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课文中的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学会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六、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2、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19课——生齐读课题,谁知道“三个小伙伴”分别指谁?(师贴图)3、它们一起干了一件什么事呀?板书:栽树师引读第一节: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二、学习第一节1、出示“一同”,指读,齐读。换词(一起,一块儿)2、指导读第一节,突出“一同”。过渡:在栽树的过程中,三个小伙伴遇到了许多困难。那么,它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又想出了什么好办法解决的呀?三、学习二至五节1、自读二至五节2、学习第二节师:它们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是谁想办法解决的?(1)出示第二节,指读。(2)指名答前半题。(没有锄头挖数坑。)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心里会怎么样?(很焦急)对呀,谁来读好这一句。指读,齐读。(3)是谁想出好办法解决这个困难的呀?(小野猪)小野猪怎么说的?谁来读好小野猪说的话。小野猪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拱”,指读,谁能做做小野猪用嘴巴拱出一个树坑的动作。谁来读小野猪怎么做的句子。(4)指导分角色朗读第二节。(5)指导背诵。①出示幻灯片提示:没有__________________怎么办?_________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______________。”不一会儿,______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指名口头填空。③指背,齐背。师:聪明的小野猪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可是,接着它们又遇到了其他的困难,是什么困难呢?又是谁想办法解决的呀?:四人小组讨论学习。(1)轻声读3—5节,思考上述问题。(2)小组讨论问题。(3)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按小组汇报补充。(1)紧接着它们遇到的是什么困难?是谁想办法解决的呀?怎么解决的?(没有箩筐运肥料。小袋鼠用皮口袋运来一堆肥料。)(2)一人读小袋鼠说的话,其余部分另三人读。(3)出示幻灯片提示(同上),试背第三节,齐背。(4)师:这回是聪明的小袋鼠用皮口袋解决了没有箩筐运肥料的困难。于是,三个小伙伴把小树栽进——(生:坑里),施上——(生:肥料),培上(生:泥土
19《三个小伙伴》第二课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