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成就及影响蒲柳羽论文摘要:中国书史上推崇王羲之为“书圣”,王羲之擅长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影响深远。这里主要论述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与影响,重要的是让后人沿着他的造诣,继续攀登上书法的更高峰。关键词: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影响 王羲之及其艺术风格1、生平介绍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原籍山东琅琊,生于西晋惠帝太安二年。卒於会稽金庭。因以右军将军衔领会稽内史,遂世称王右军。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父王旷,历官淮南丹阳太守、会稽内史。伯父王导,历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出将入相,官至太傅。王羲之小的时候不喜欢说话,长大后口才却很出众,而且性格耿直。晋大尉郗鉴选中他为女婿,“袒腹东床”的典故就出于王羲之【1】。朝廷公卿看重王羲之的才器,屡次召举他为官,他都辞谢。后为征西将军瘐亮参军,累迁长史,进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后与太原王述不和,称病去职,归隐会稽,自适而终。2、艺术特点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初月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等。王羲之擅长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他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子久了,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论说:“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二、王羲之的艺术成就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行书字帖《兰亭序》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学习的人。王羲之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2】。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3】,《兰亭序》摹制多本,赐给群臣。在中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三、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影响对其王氏子孙的影响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他的儿子献之,擅长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
浅谈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成就及其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