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实业救国张謇-课件(PPT·精·选).ppt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3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实业救国:张謇
讲课要点
四民社会解体与“绅商”之兴起
重商主义与实业救国
立宪派与民国建立
士绅分化与四民社会解体
四民社会,是传统中国的社会形态特征。传统中国社会的主体是由士、农、工、商四大社会集团构成的。士、农、工、商,即所谓四民。
士绅:「因为士绅与官吏及地主的关系密切,要了解中国社会的士绅,只能从政治及经济两方面出发。」(费正清)
狭义来说,士绅是凭科举取得功名的一撮人;
广义来说,士绅泛指富裕家庭,尤其是地主豪族。
成为士绅的途径:
一般途径:熟读儒家思想,应考科举
其他非正常途径: 捐献或卖官鬻爵;荫子制度;荐举制度
功能:
经济:地方乡间社会建设的提倡者
司法:乡民间私怨纠纷的主要仲裁者
文化:传统文化的保护者
军事:地方团练的组织者
费孝通:《皇权与绅权》
张仲礼:《中国绅士》、《中国绅士的收入》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贺跃夫:《晚清士绅与近代社会变迁—兼与日本士族比较》
士绅阶层的分化:“异途”vs“正途”
近代三个阶段:
19世纪60年前,士绅群体主要是通过科举向仕途流动,属于封建性社会流动;
19世纪60年代后到20世纪初科举制度废除前,是传统封闭型社会流动向近代开放型社会流动的过渡,出现了“绅—商”流动的格局;
科举制废除后,促成了士绅阶层的结构性社会流动:新式知识分子。
重商主义:“今之世界,商务竞争之世界,商务盛之国则强,商务衰之国则弱。”
在“重商思潮”的荡激下,明清之际在江南地区比较突出的“士商相混”现象,迅速扩大,成为影响遍及全国的社会潮流—绅商合流。这一合流现象主要遵循由绅向商、由商向绅两条渠道进行。同时形成了与近代特殊社会经济形态相适应的过渡性社会群体——绅商。
(一)商人群体开始由边缘走向中心
(二) 商人群体主体意识的明朗化
(三)市民阶层兴起
绅与商
张謇
(1853-1926)
字季直,有时亦称张季子,晚年自号啬庵
江苏海门人,祖籍江苏南通
胡适:《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
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这样的一个人是值得一部以至于许多部详细传记的。
一、科考游幕
二、结交清流与大魁天下
三、官商转型
四、立宪运动
五、调和南北
六、实业与教育
七、南通模式
八、危机来临

实业救国张謇-课件(PPT·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doc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1-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