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目标:1、认识5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案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走进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案课时:二课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送元二使安西》一课时)教案过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导入1、师:听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好饮酒。酒后绝妙的诗词随口成诵,人们盛赞他“斗酒诗百篇”,称他为“诗仙”。b5E2RGbCAP 生回答:李白。2、师:真棒!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p1EanqFDPw生答《赠汪伦》。教师叫生齐背。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解题1、齐读诗题师: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华、人品。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因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想想题目讲的什么意思。DXDiTa9E3d2、指名讲题目意思。相机板书:李白 送 孟浩然三、初读 1、师: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请同学们听听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2、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学生读古诗。3、指一名学生:老师见你读得津津有味,能给大家读读吗?<学生读。)4、师:真不错!第一次就读得这样好!谁想再读读?<2-3名学生读。) 师:一起来一遍。学生齐读全诗。5、大家读得真好!只是每行诗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请你们对照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6、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进行以下教案活动: 首先学习第一、二行诗。 <1)自由读这两行,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学生质疑。) <2)指名讲诗意。<2-3名学生讲。教师引导学生把话讲通顺。) <3)齐读这两行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诗意。 7、学习三、四行诗。<用学习一、二行的方法进行。) 8、师: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1-2名学生讲大意。)四、深入理解,感悟诗情。1、师:大家学得真好!请默读古诗,找出哪两行叙述了李白与孟浩然送别的事情,哪两行写了李白送别时看到的景色?RTCrpUDGiT提示:第一、二行。2、师:读得真细致。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生:烟花三月。师:能描绘一下烟花三月的具体景象吗?学生口头描绘。3、师:我们来看看几幅图片: 师:这就是“烟花三月”,你们看“烟花三月”的扬州美不美呀?生回答:美!4、师:是呀,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这是多快乐的事情啊!但今天,老朋友却离李白而去。李白的心情会怎么样呢?5PCzVD7HxA提名学生回答。师:你们看,诗人在平淡的叙事中,依依惜别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5、师:下面我吗再来品品后两行诗,这两行诗明着是写景,其实更写出了诗人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师:“尽”的是什么?不“尽”的又是
古诗二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