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抢救工作制度篇一: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 1、必须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值班接诊。对急诊病人,要立即组织医务人员积极抢救,不得拖延。 2、凡急诊、重症病人需要住院治疗者,须在住院前先预交押金,如被救病人一时筹资困难时,可允许其在8小时内补交各种费用。 3、对抢救和急诊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24小时值班,随时观察和掌握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和交接班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病人,或者延误病人救治。 4、及时向家属交待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抢救情况,对一时诊断不清的危重病人,应立即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会诊,经抢救病情稳定后速转上级医院治疗,不得延误时间,转院时要有1名医生带上抢救药品及器械,以防在路途发生事故。 5、平时要准备完善各类抢救药品、器材等,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6、如遇重大抢救病人,需立即报告院长,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救治。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人,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药房工作制度 1、对待病人态度要热情和蔼,及时准确划价、不得无故延误病人,急诊处方须随到随配。 2、按照分工,负责药品的预算、保管、采购、登记、统计及处方的调配工作。 3、认真执行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毒、麻、限剧药、贵重药品。 4、调配处方时要严格执行三查四对制度(三查:查药品配方、用法、禁忌。四对:对药方、剂量、含量、用途)。 5、配方应细心认真,不得修改处方。 6、不能私自收费,更不能欠费或不交费取药。 7、药方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药品摆放整齐。 8、及时检查药品质量、效期,加强药品管理。检验科工作制度 1、检验单由医师逐项填写,要求字迹清楚,目的明确。急诊检验单上须注明“急”字。 2、收标本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标本不符合要求,应重新采集。对不能立即检验的标本,要妥善保管。普通检验,一般应于当天下班前发生报告。急诊检验标本,随时做完随时发生报告。 3、要认真核对检验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单,作好登记,签名发生出报告。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或可疑时,主动与临床医生联系,重新检查。发现检验目的以外的阳性结果应主动报告。 4、特殊标本发出报告后保留24小时,一般标本和用具应立即消毒。被污染的器皿应高压灭菌后方可洗涤。对可疑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应于指定地点焚烧,防止交叉感染。 5、应定期检查试剂和校对仪器的灵敏度,定期抽查检验质量。 6、检验室工作人员须为专职人员或经专门培训取得相应资质证明的人员来从事检验工作。分娩室工作制度 1、分娩室工作人员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帽子、口罩、鞋,方可进入分娩室。接产和手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分娩室24小时应有人值班,值班人员坚守岗位,严密观察产程(正常妇30分钟听一次胎心)并记录观察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院领导或上级医生。 3、分娩室所必需的用口、药品和急救设备,要有专人保管,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 4、值班人员应热情接待产妇、严密观察产程,按规定测血压、听胎心,并做好记录。 5、接产后接产人员及时、准确填写产程、临产、新生儿情况记录和出生证。 6、产妇产后应在分娩室观察1小时,无特殊情况送回病房。 7、分娩室内不准家属及其他无关人员入内,必须保持室内清洁,设专用清洁卫生工具,定期搞好卫生和消毒,进行细菌培养。 8、有传染病或有感染的产妇,分娩时应与正常产妇分别使用产床,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功能检查室工作制度 1、功能检查包括心电图,各种B型超声等检查。 2、需做检查的病员,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不得缺项,对危重病员和外地病员,优先予以安排检查。 3、使用仪器的人员必须熟悉仪器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规定程序进行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4、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遇有疑难问题应与临床医师共同研究解决,并要建立设备健全各种资料登记存档工作。 5、各种仪器设备应妥善保管,认真执行仪器管理制度,注意防尘、防污,定期对仪器保养维修,按时检测,保证运转灵敏正常。各种仪器设备一律不得外借。 6、认真钻研业务,不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7、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不准在室内吸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 8、注意安全,下班前应关闭仪器开关,门窗加锁,切断电源和水源。有夜班的检查室,要严格进行交接班。放射室工作制度 1、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就事先预约。 2、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特检摄片,待观察湿片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3、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运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4、X线诊断要紧密结合临床,认真阅片,如实准确填写诊断报告。 5、全部X线照片都就由放射科登记、归
急诊科抢救工作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