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犬瘟热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尤其是幼犬)和肉食兽高度接触、急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连绵多雨的夏秋季节或寒冷的冬季多发。2—6月龄的幼犬最易感,甚至成窝死亡。1、症状:一般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最急性型,多突然发病,体温达40℃以上,口吐白沫。有神经症状,转圈,共济失调或全身肌阵挛、惊厥、尖叫、眼上翻、昏迷,约经1—2天死亡。急性病犬一般表现倦怠、食欲不振、渴欲增加,眼鼻流水样分泌物,--40℃,持续1—2天后降为正常。1—3天后体温又升高,呈稽留热,这时食欲废绝,口吐白沫,进而呕吐黄水,眼分泌物为浓性,有的上下眼睑粘合,甚至眼睑溃烂,多数病犬拉稀或带血,口舌赤红或发绀,有的口舌溃烂,大量流涎。一般呼吸较快,个别喘咳,鼻镜干裂。病程7—20天,慢性型病例可达几个月。2、剖检变化:剖检病犬3只病变简述如下:肺出血,有炎灶,个别现肺气肿;肝肿大,瘀血,有的见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胃肠粘膜有条状或弥散性出血点,胃肠内容物胶冻样;脾瘀血,有的可见高梁粒大白色坏死灶;淋巴结瘀血肿大;有的膀胱粘膜肥厚并有出血点。3、中医辩证分析:中兽医认为,外感病是畜体感受六淫之邪,以发热为特征的疾病。卫气营血辨证是外感病的主要辩证方法,病邪进入一般先分卫、后气分,再入营血分。病在卫分较浅,而气分邪已入脏腑,营血分则更为深重,邪气深入心营,包络和肝血。犬瘟热体温升高、下痢、口舌赤红,呈现神经症状,是热入心包,邪入营血之证。治宜清热凉血,收敛固涩。4、-8毫升,庆大霉素16-24万单位(个别犬改用青链霉素效果较好),分别肌注,每日1~2次,连用3~5日。发热重者加注复方安基比林;喘重者加注氨茶碱;拉血重者加注止血敏;口舌溃烂者加注维生素B2;并口腔喷冰硼散。,结合补液和补充维生素。5%糖盐水250—500ml,50%葡萄糖20—40ml,5%碳酸钠20—60ml,一次静注或腹腔注入;%,10%维生素C5亳升分别肌注,每日或隔日一次。,配合中草药煎剂灌服:板兰根20g,贯众15g,栀子20g,黄苓20g,黄连12g,黄柏15g,黄芪20g,当归12g,山药15g,苍术12g,枳壳12g,木香10g,姜半夏18g,竹茹20g,生地榆15g(拉血重用地榆炭),甘草8g。此为3只幼犬用量,水煎3次,煎液约1200毫升,每日1剂,分2—3次胃管投服或直肠灌注。连用3剂。5、预防:病犬及时隔离治疗,犬舍、运动场地用4%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健康幼犬30—90日内3次接种五联疫苗,每次间隔15天,成年犬每年接种1次五联疫苗。犬瘟热由犬瘟热病毒引起,是主要危害幼犬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呈现复相热、鼻炎、支气管炎及呼吸和消化严重障碍,少数病例出现脑炎症状。一般养犬的地方都有本病存在,特别是养犬比较集中的地区和规模养犬场更易发生本病的流行。一、流行特点 犬瘟热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RNA型。病犬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病毒大量地存在于鼻汁、唾液中,也见于泪液、血液、脑脊液、淋巴结、肝、脾、心包液、胸水、腹水中,并能通过尿液长期排毒。本病主要由于病犬与健康犬的直接接触,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食物,经消化道感染。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都可感染,以不满1周岁的幼犬最易感。本病在寒冷季节较多发。据报道,每3年流行一次。康复犬可获终生免疫。二、临床症状潜伏期3-4天。初期,精神不振,无食欲,流泪和水样鼻汁。体温升高40℃左右,持续8-18小时后,经1-2天的无热潜伏期,体温再度升高至40℃左右,并持续数天,在持续时间和高度上取决于器官病变的严重程度。在高热之下于2-3天内死亡的最急性型病例少见。一般在第二次体温升高时病情恶化,出现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症状。呼吸系统的症状是本病的主要症状,鼻汁增多,并渐变为粘液脓性鼻汁,有时混有血液。在打喷嚏和咳嗽时附着鼻孔周围,呼吸加快,但症状恶化时,呼吸减弱,由张口呼吸变为腹式呼吸。 随着体温的升高,开始食欲不振,以后变为完全不食,大量饮水。由于消化机能减退,往往发生呕吐。初期便秘,不久便发生下痢,粪便中混有粘液,恶臭,有时混有血液和气泡。口腔内发生溃疡,有的舌色变白。 在下腹部和股内侧皮肤上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水肿及化脓性丘疹。随着症状的发展,其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在恢复期,脓性丘疹消失,皮肤弹性消失,被毛失去光泽。在病的恢复期或一开始发热时就可出现神经症状、痉挛多见于颜面部、唇部、眼睑,口一闭一合。严重病例,可见转圈运动,后躯麻痹不能站立,大小便失禁,昏睡死亡。有的呈舞蹈病,出现踏脚的特征症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开始就出现神经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犬瘟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