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大学生研究性与创新性项目
结题报告书
项目名称: 利用地沟油皂化生产皂粉
项目负责人: 喻雅萍
所在院系: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联系电话: **********
填表日期: 2011年5月20日
化工中心制
一、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利用地沟油皂化生产皂粉
立项时间
2010年4月
完成时间
2011年4月
成果形式
研究论文
是否通过鉴定
是
项
目
主
要
研
究
人
员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级
系别
签名
1
喻雅萍
女
大三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2
欧阳瑜婷
女
大三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3
肖威
男
大三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4
5
二、研究成果简介
本项目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项目主要是针对地沟油皂化问题的研究。地沟油因含黄曲霉素毒性很强,食用危害性大,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是不能再流回餐桌食用的。但由于它是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三甘油酯,可以直接利用它进行皂化生产皂粉,这样既能解决地沟油的去向问题,减少地沟油重新流向餐桌危害人类健康;又能为生产皂粉提供优质的原材料,获得效益。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原料的采集:我们是通过向学校周边卖油炸食品的商贩购买他们反复用过的油作为实验的原材料。
2、初步过滤:采用定性滤纸将原油进行初步过滤以去除其中的悬浮颗粒物及杂质。便于实验的进行。
3、油脂脱色:采用双氧水氧化法:称取3份过滤后的油分别盛装于250mL烧杯中,用电热恒温恒温水浴锅加热搅拌,并逐滴加入双氧水,将氧化脱色后的地沟油过滤于干燥烧杯中,再通过分光光度计,以蒸馏水为参比,检测光波长为655nm,比色皿为1cm,测定脱色前后油脂的吸光度分别为A0、A1,并计算其脱色率X=(A0-A1)*100/A0。根据控制变量法求得平均脱色率确定双氧水氧化脱色的温度、反应时间和用量。从而确定最佳的脱色时间。
4、皂化盐析:将脱色后的油加入三颈瓶中,一颈用磨口玻璃塞塞住,留用于加甲醇碱液,一颈插温度计,一颈安装回流装置,将原料油加热80℃左右,然后加入甲醇碱液,充分搅拌,控制温度在70℃左右。反应30min,停止搅拌,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液与PH试纸上,看其碱液是否反应完全,若试纸显粉红色,则表示氢氧化钠尚未完全吸收,应继续煮沸直至氢氧化钠完全吸收。静置20min,取上清液加热至80℃左右,再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使之分层,上层即得脂肪酸钠盐(皂基)。烘干得到皂粉成品。
5、加入洗涤助剂:皂基与其他洗涤助剂如二硅酸钠,表面活性剂如LAS实验得到具有去污性能的皂粉成品。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通过对地沟油的“初步过滤——油脂脱色——皂化盐析——加入洗涤助剂”过程实验,我们成功的得到了若干具有去污性能的皂粉。推广的话,不仅能解决地沟油带来的危害问题,更能带来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市场价值。
创新点:
由于传统的苛性钠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直接皂化油脂,反应不完全,需要2次以上的皂化和3次以上的盐析,生产周期长达20-30小时。因此本项目主要是采用甲醇碱液共热条件下皂化油脂,由于甲醇较易挥发,使平衡右移,反应较完全,且大大缩短了反应周期。
地沟油的再利用,硬脂酸的皂化,减少生产皂粉的成本。
生产的皂粉克服了肥皂与水中钙、镁离子沉淀影响去污力的不足及洗衣粉刺激皮肤的缺点,在低温和高硬度水时仍表现优良洗涤性能。
三、项目研究总结报告
本项目选取地沟油作为研究原材料,选题贴近生活,关注民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项目自开题以来,严格按照研究工作进度安排,将每个阶段的任务都完成的比较到位。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组员团结合作,认真实验,反复讨论,较好的将实验完成。
项目经过了启动阶段——实验阶段,在项目启动阶段,我们认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定出研究方案,采集好原材料(学校周边卖油炸食品反复油炸后的成品油)。进入实验阶段后,我们就开始准备实验,按照研究方案的流程,我们进行了油脂的“初步过滤——脱色——皂化盐析——加入洗涤助剂”实验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每个实验阶段,我们都认真对待,由于实验没有什么特别困难的问题,相对来说进行的比较顺利,只是在脱色的阶段,由于脱色的影响因素较多,脱色效率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脱色剂量改变而改变。因此,在脱色阶段我们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反复实验,最终确定了油脂脱色的最佳条件。为后面的实验更顺利有效的进行打下了基础。皂化阶段,由于传统的苛性钠碱液共热直接皂化油脂,反应不完全,且生产周期长达20-30小时,因此,我们采取醇碱(甲醇)共热条件下皂化油脂,由于甲醇沸点很低,很容易挥发,因此在共热的情况下,甲醇挥发,使平衡右移,大大缩短了反应周期。这正是我们研究的创新之处。
最后
结题报告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