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在北师大考察时明确反对“去中国化”;.在外事活动中阐释中华文明与海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在万米高空的专机上倡导学古诗文经典;.在北大提出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纪念孔子诞辰研讨会上提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示。为何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如此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学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当前我们不断提高,道德却不断滑坡。社会上,老人家跌倒了,路人却犹豫要不要扶;市场上,商品流通了,“地沟油”却不断侵蚀我们的餐桌;官场上,不少官员顶着“红帽子”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核心价值观模糊,道德滑坡,礼崩乐坏。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更蕴藏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内容。为政清廉、公正廉明、廉洁奉公、廉政必勤等廉政思想是儒家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它们对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有着重要借鉴意义。一、为政的核心:“行仁”——廉政思想建设的人性保障“仁”——孔子思想的核心(在《论语》里出现百余次之多)。孔子:以仁爱为根本,将这种爱扩展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社会才能和谐,天下才能归仁焉。“仁”的目的——求得社会的安定,人际的和谐反腐败的最终目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类社会的公正及公平。二、从政的保证——“修德”,奠定廉政体系建设的伦理基础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从政者自身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此去治理国家,
《论语》中的廉政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